>>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经济的病症在于深层体制问题
  • 2015-4-23 9:18:14    字数:2633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来源:《欧亚经济》
  •     编者按:进入21世纪,俄罗斯经济得益于良好的原材料国际市场行情而高位运行,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便处于下降通道中,2009年为负增长7.8%,2010~2012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5%、4.3%和3.4%,特别是2013年俄罗斯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预计经济增长率为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均对俄罗斯未来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对于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是否患有“荷兰病”重新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俄罗斯经济到底是患有“荷兰病”还是“俄罗斯病”?是有症状但没发作,还是处在“半荷兰病”状态?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和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难点何在?医治“荷兰病”有何药方?为此,本刊特约国内俄罗斯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以笔谈的形式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期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和未来走势有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和判断。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来源:《欧亚经济》

      景维民、张露(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荷兰病”是对一种宏观经济机制的理论描述,即经济体中自然资源价格的快速上涨会导致实际汇率上升,进而造成经济的相对“去工业化”。这一机制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反而在经济增长中表现较差[5],并对俄罗斯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的经济结构发出了危险的信号。从“荷兰病”的经典表现来看,俄罗斯经济确有其病征:卢布持续升值、制造业增长缓慢(特别是排除与石油和天然气高度相关的产业后)、服务业份额增加、实际工资上涨,但我们认为,这些症状的出现并不完全由“荷兰病”所致,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荷兰病”在俄罗斯表现得并不严重。

      一方面,从以上症状的成因来看,首先,经济的相对“去工业化”与俄罗斯的转型进程密切相关。苏联时期,在国家的支持和补贴下形成了一批竞争力低下的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大量倒闭,同时,苏联时期受到人为压抑的服务业在转型后逐渐发展起来。与此相联系的产业结构演进能够部分地解释所观察到的相对“去工业化”现象。其次,相对“去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如同我们在发达国家所观察到的,随着收入水平提高,需求逐渐从商品转向服务,制造业的服务外包行为也促成了服务业份额的上升。最后,实际工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与隐性工资在转型中的显现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关。因此,考虑到这些病征同时也是伴生于俄罗斯转型和发展的经济现象,我们在判断俄罗斯经济是否患有“荷兰病”时,需要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中存在着遏制“荷兰病”发展的因素。第一,2000年以来,与出口繁荣引致收入大幅增长相伴随的是俄罗斯收入差距的明显扩大,这意味着在高收入阶层倾向于消费高质量进口产品的同时,其他阶层仍然保有大量对国内产品的需求。这种高速增长的异质性需求,使这一时期本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几乎与制造业商品进口的大幅增加同时发生,从而弱化了“荷兰病”所预示的进口替代现象。第二,得益于国家对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管制以及对原油和石油产品课以较重的出口关税,俄罗斯国内能源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1/3~1/2(甚至更低),本国制造业能够从这种间接补贴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2000年以来,俄罗斯中央银行为维持卢布名义币值稳定,凭借经常账户盈余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买美元,使得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从国际收支等式来看,这一行为抑制了进口增长,从而减轻了进口替代对俄罗斯制造业的重创。第四,“休克疗法”之后,1998年的俄罗斯制造业平均仅相当于转型前的40.7%,在较差的制度环境和相对低价的进口产品冲击下,俄罗斯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骤减,很多部门生产近乎崩溃。因此,当21世纪初卢布随油价上涨迅速升值时,俄罗斯制造业至少在一些部门已经处于相当糟糕的境地,从而缩小了“荷兰病”的发作空间。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来源:《欧亚经济》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尽管俄罗斯尚未陷入严重的“荷兰病”中,但这并不代表俄罗斯可以放松对“荷兰病”的警惕。事实上,“荷兰病”能够通过设计并运行良好的政治经济制度而被有效克服。如果自然资源所带来的财富能够通过稳定基金和审慎的财政政策被用于提升资源部门的生产率、加强上下游部门间的生产联系、促进出口多样化、对制造业和农业部门进行长期补贴、增加外汇储备避免本币升值,并削减税负、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对教育、基础设施、研发等事关长期增长能力的投资,那么,俄罗斯不仅不会为“荷兰病”所困,反而会在长期获得更加平衡、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2004年石油稳定基金建立以来,俄罗斯已经朝着这一方向迈出了脚步,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政府失效”,应当说是自然资源给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和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带来的最大难题。

      自然资源所带来的大量租金,会刺激政府和私人机构对这些资源展开争夺,促使腐败和寻租行为大量滋生,对改革和发展形成巨大阻力。而这些正是俄罗斯的现实遭遇。从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来看,俄罗斯在165个国家中排名第121位,并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腐败寻租活动的盛行,在经济发展方面,使生产性资源被大量用于非生产性活动,对生产投资、教育和研发创新造成挤出,从而大大削弱了经济长期增长的能力。与之相联系的商业环境恶化,也使俄罗斯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表现较差,根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013年发布的转型报告,投资不足成为近期俄罗斯经济陷入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其所造成的国家俘获以及国家制度能力弱化,使俄罗斯难以通过严格实施的财政政策将自然资源带来的财富有计划地用于提升经济的多样性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倾向于固化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部门的单一经济结构。长此以往,俄罗斯将难以避免“荷兰病”的困扰,形成制造业萎缩、服务业扩张的产业结构,一旦自然资源价格走低甚至面临枯竭[6],制造业将因知识和人力资本的长期退化而无力支撑俄罗斯经济,不可贸易的服务业也将迅速萎缩,从而使俄罗斯经济遭受巨大的打击。

      可见,丰裕的自然资源不仅带来了“荷兰病”的威胁,还在更深的层面上加剧了俄罗斯的制度问题,能否处理好寻租、腐败、国家俘获等制度问题,是决定俄罗斯能否利用好自然资源这把“双刃剑”的关键所在。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来源:《欧亚经济》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