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核之痛!——切尔诺贝利“玩核自焚”之影响、责任、后果、意义…
  • 2011-4-26 9:45:31    字数:10625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出自《人物》作者陈佳冉
  •   戈尔巴乔夫曾说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当天上午,苏共政治局就开会讨论局势,随后组织了一个政府委员会来处理事故。然而,据乌克兰著名记者雅罗申斯卡娅在《未受惩罚的犯罪:切尔诺贝利20周年祭》一书中披露,档案显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有关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第一次会议是在4月29日才举行的。书中还称,在获悉核泄漏造成巨大污染的实情后,苏联政府一方面通过官方媒体向全国和全世界发布事故并不严重的消息,称污染已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则通过行政指令要求所有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和其他知情者严守秘密。在1986年6月27日的一份名为《关于加强在消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工作中的保密制度的命令》的文件中,对保密的范围作了详细的规定。“对此次事故的所有信息要予以保密(第4条),对治疗的结果要予以保密(第8条),对参与救援工作的人员所受的放射性污染的程度要予以保密(第9条)。”文件的签署人是苏联卫生部第三局局长舒里任克,并呈送给全体政治局成员。 
      戈尔巴乔夫的危机处理方式显示了他仍把维护苏共和苏联政府的政治形象放在第一位。尽管是世界核技术大国,但在事故的处理中,苏联政府完全缺乏纯技术角度的诚意和经验,整个官僚机构的运作也只服从政治考虑。 
      在回忆录中有关切尔诺贝利一节的开头,戈尔巴乔夫写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是一个最直观可怕的例证,不仅证明了我国技术的陈旧,而且证明了原有的那个体制已经奄奄一息。” 
      25年前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惊天一炸,终究冲破了那个“奄奄一息”的体制,冲破了人类在核科学上的盲目自信,随着“石棺”的闭合,它们与核废料一起被尘封进了历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希望切尔诺贝利的悲剧不再重演,无论是敌是友,人类都不应该再次经历这一切。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热点资讯榜

    论坛热帖榜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俄资讯网所刊载的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必须以可链接形式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 © 2009 – 201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中俄资讯网.com) 备案号:京ICP备09094555-2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