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终特稿:经济、内政、外交——俄罗斯向全面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2010-12-29 字数:2994 人民日报
俄罗斯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盛大庆典,隆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人民图片
2010年是俄罗斯实施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的“全面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开局年。这一年,俄罗斯稳中有变,内政、经济、外交均表现不俗。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权力组合框架继续发挥作用,保证了俄罗斯社会局势的稳定。经济上,俄罗斯实现了金融危机后的V型反转。外交上,突出为“全面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多边机制全面维护俄罗斯的广泛利益。
经济 现代化成为热词
得益于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和国际油价高企,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下滑7.9%的情况下,2010年有望增长4%以上。俄罗斯外贸恢复尤其强劲,2010年1月至9月,出口增长40.7%,进口增长30.2%,贸易顺差达1147.6亿美元。俄罗斯今年的外汇储备将复增至逾5000亿美元。特别是全年消费价格增长指数控制在8%,达到苏联解体以来的最低水平。
尽管如此,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增长仍然要归功于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节节上涨。俄罗斯领导层认为,有必要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实现经济转型,否则俄罗斯经济发展仍将受制于外部市场。梅德韦杰夫在11月底向俄罗斯议会所做的国情咨文中说,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将经济的能效提高40倍。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政府积极推动创新经济发展。今年年初,在梅德韦杰夫的亲自领导下,俄罗斯硅谷——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芬兰的诺基亚、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布依格、印度的塔塔、美国的思科和谷歌等企业成为该中心基金会的第一批成员。政府为高新技术的开发提供贷款和税收优惠,基金会则提供资金扶持。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渐趋稳,俄罗斯境内的投资额增长了5.9%,超过了预期的2.5%,2010年前三个季度吸引外资301亿美元,是上年同期17亿美元的近18倍,而且其中289亿美元进入民营企业。俄总理普京近日在一次大型直播活动中表示,俄罗斯经济有望在2012年上半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尽管这一年俄美、俄欧之间不时爆料“间谍案”,但并未打消俄罗斯领导人争取西方参与其现代化进程的努力。6月是俄罗斯与欧美关系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月,在罗斯托夫召开的俄罗斯—欧盟峰会上,俄欧共同发表了“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同意增加对创新领域的投资。接着,梅德韦杰夫赴美国展开“创新之旅”,与奥巴马共同发表“创新领域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俄领导人积极为“全面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争取和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与人才。
内政 稳定中寻求发展
2010年,梅德韦杰夫总统和普京总理相互配合,共同经受住了种种挑战。占据国家杜马2/3以上议席的统一俄罗斯党在3月和10月两次地方选举中扩大了地盘,在总共83个联邦主体中控制了70多个联邦主体的领导权,进一步巩固了“梅普组合”的执政基础。今年4月,俄罗斯通过了国家反腐败战略。同时,还加强了立法监督权力,加大了整治腐败的力度。俄罗斯政府在年内不仅让34名将军级警官和军官下岗,而且力排众议,解除了“三代元老”卢日科夫的莫斯科市长职务。针对北高加索地区暴力恐怖事件频发的现象,政府软硬并举,一面继续严厉打击,一面制订北高加索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加大资金投入,清除不稳定的社会土壤。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俄罗斯的安全环境,足以显示出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决心。
盘点俄罗斯一年来所发生的内政大事,还有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夏天持续的旱灾和肆虐的大火,毁掉了俄罗斯1/4粮食作物,造成其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大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因此减少1%。俄媒体认为,这是“苏联瓦解的后遗症”,折射了近30年来俄罗斯制度性的缺陷和社会治理弱点。二是,年终岁尾排外主义甚嚣尘上。今冬莫斯科等大城市发生了由于球迷闹事而引发的种族主义示威和冲突。一时间,各种极端主义、种族主义、排外主义等势力混杂其中,引起社会健康力量的极大担忧。民族隔阂再加上社会特别是青年人对物价飞涨、就业困难、贫富差距等不满,给俄罗斯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压力。三是,思想争论与道路分歧。俄罗斯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今年伴随着俄外交又一次向西看,在涉及“历史观”、“发展观”等问题上的争论也更加激烈,显示出在俄罗斯政治稳定表象下潜藏着变数。
如今,俄罗斯社会好像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周期,又处在一个社会发展节点上,有关的争论和分歧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现实矛盾和历史文化的两极性张力。很显然,随着明后两年议会和总统大选先后临近,各派的政治分野和思想斗争将会更加激烈。
外交 突破中彰显自信
2010年的俄罗斯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突破中彰显大国自信。总的来看,俄外交呈现四大亮点。
第一,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中,合作大于竞争,实质性接触大于传统性遏制。4月,俄罗斯与美国签署新核裁军条约,俄政府将该条约视作现代国际安全体系的基石性文件。12月,美国参议院通过该条约,俄杜马也一读通过该条约。在11月的俄罗斯—北约峰会上,北约国家领导人同意邀请俄参加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尽管双方并未就反导合作方式达成一致,但这仍称得上是双方在反导合作问题上的新突破。在乌克兰总统选举过程中,美国并未强力阻挠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上台执政。在应对吉尔吉斯斯坦4月政治变局和6月南方骚乱问题上,俄罗斯得到美国策应,这是两国在独联体问题上合作的新突破。梅德韦杰夫提出的与西方国家结成现代化联盟的主张,也得到美欧国家的某些支持。俄罗斯还突破性地正式结束与美国和欧盟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
第二,俄罗斯重掌独联体地区主导权。在2010年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等国的政局变化中,俄罗斯的作用不可低估。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关税同盟正式启动,独联体自由贸易区也进入了实质性谈判。而俄罗斯驻扎在独联体各国的军事基地或新建、或扩大、或延长驻扎期。俄罗斯还倡导修改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有关文件,使该组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干预成员国内部事务。
第三,俄罗斯的亚太外交极为活跃。11月,梅德韦杰夫总统登上与日本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这是俄罗斯/苏联领导人首次登上俄日争议领土。这不仅使得俄罗斯对日政策获得更大主动权,也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彰显了俄罗斯在亚洲的利益存在。12月,梅德韦杰夫访问印度,两国签署逾15个协议。在美国竭力拉拢印度的情况下,俄罗斯稳定住了俄印传统联系。在11月朝韩炮击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展开外交斡旋,积极影响朝鲜半岛局势。
第四,2010年中俄关系走向大纵深、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轨道。俄罗斯领导人与中国领导人保持高频繁交往,双方在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中密切配合,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中俄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两国天然气合作也即将达成协议,俄罗斯承包了中国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中俄首脑年内共进行6次会晤,双方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在捍卫二战胜利成果方面表达了相同立场。两国还在伊朗核、朝鲜核、阿富汗反恐、朝鲜半岛局势、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诸多领域进行了高效协作。在金融合作方面,双方贸易将使用本币结算。在人文合作领域,俄成功举办“汉语年”活动,两国互设文化中心,并决定互办文化节和旅游年。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