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莫斯科前市长离世引俄各界热议:卢日科夫 不凡人生的谢幕
  • 2019-12-12 14:32:00    字数:1926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 格奥尔基·莫萨洛夫)题:卢日科夫:不凡人生的谢幕

        莫斯科市前市长卢日科夫于10日在德国病逝,享年83岁。俄罗斯总统普京向逝者的亲友表示哀悼。他称赞卢日科夫是天才的组织者、深受首都市民爱戴与信任的父母官。

    资料图:在莫斯科市长多次直选中,卢日科夫每一次都是高票当选。

        克里姆林宫发布了普京的悼词:“卢日科夫是真正的杰出人物。他是个性鲜明、行事果敢的政治家,充满活力、才华横溢的组织者,直爽亲切之人……在艰难岁月中、于历史转折时刻,他为莫斯科的发展、为首都成为俄罗斯复兴的领军者而殚精竭虑。”

        总理梅德韦杰夫也表达了哀思。他的发言人奥列格·奥西波夫告诉媒体:“显然,梅德韦杰夫总理与卢日科夫之间的关系有些复杂。不应忘却的是,卢日科夫所主政的是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国家的首都,且是在最艰难的岁月。梅德韦杰夫当然会向卢日科夫的亲友表示哀悼。”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据REN电视台报道,卢日科夫在慕尼黑的一家医院做完手术后病情恶化,于麻醉状态中撒手人寰。

        莫斯科市政府新闻局宣布,前市长将长眠于新圣女公墓。

        卢日科夫生于1936年9月,步入政坛前供职于化工行业,从事科研。他1968年加入苏共,1975年当选莫斯科市巴布什金区苏维埃代表。苏联解体后,波波夫当选市长,卢日科夫成为他的副手。1992年6月6日,他在波波夫辞职后正式出任首都市长,直至201O年9月28日被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以“失去信任”为由解职。莫斯科长达18年的卢日科夫时代才落下帷幕。

        时任总统办公厅主任的纳雷什金后来透露,市政管理低效、腐败率居高不下是导致卢日科夫丢掉乌纱帽的主要原因。

        解去公职后,卢日科夫投身商海,主要从事农业。他一生获颁国内外勋章及奖章无数,最后一次是2016年在克里姆林宫被普京授予四级“祖国功勋”勋章。

        他的继任者、现市长索比亚宁在推特上写道:“这位在苏联解体后的艰难岁月中主政首都,为城市及市民作出巨大贡献的精力充沛、性情乐观之人与世长辞,我对此深感遗憾。”

        莫斯科州州长沃罗比约夫认为,卢日科夫成功地将百废待兴的俄罗斯首都打造成国际大都会,“他是天才的政治家、杰出的人”。

        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书记安德烈·图尔恰克回忆说,卢日科夫一贯关心民众疾苦。“在他的提议下,莫斯科启动了很多惠民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市民感念至今。首都退休人员所领取的额外补贴至今仍被称作卢日科夫补贴”。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著名歌星列夫·列先科告诉“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卢日科夫为首都今日的福祉奠定了基础,“他的目光永远关注未来,于最困厄之时开始建设莫斯科,所幸终于带领城市走出危机,将首都变成最卓尔不群的城市之一,他正直、热情、细心,大家都能感受到他所辐射出的热忱、对市民深切的爱、对事业的倾情投入”。

        卢日科夫的昔日手下也对他赞赏不已。俄罗斯石油公司副总裁谢尔盖·措伊曾是他的新闻发言人。措伊如此评价老上级:“他接手时的莫斯科饥馑、肮脏、一贫如洗。大家都已忘记上世纪90年代时,市民们曾因买不到香烟和伏特加而群起造反,特维尔大街上的垃圾箱熊熊燃烧的情形。2007年,莫斯科迎来860岁生日,人们惊喜地发现了全新的首都:洁净、美丽、繁华、经济发达。卢日科夫对此居功至伟。”他坦承,卢日科夫在工作中非常严厉,甚至称得上“铁面无情”,但若不具备这样的性格,恐难服众,“私底下他非常友善、可亲、有趣……入仕之前,他在学术界已经取得了成功、具有声望,管理城市跟科研是迥异的工作,但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对他帮助良多,他能够系统性地提出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他也爱好音乐,喜欢多项体育运动,只是时间永远不够”。

        卢日科夫时代的首都规划所所长谢尔盖·特卡琴科回忆道,市长认真看过城市的每一页规划图,他会跟设计师坐下来,清晰明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他极具亲和力,无论跟高层还是与普通设计师都能很快打成—片。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