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报:中亚国家走向一体化 各大国争相竞逐
  • 2018-9-20 10:36:28    字数:1902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据俄罗斯《独立报》文章 题:中亚国家走向一体化——国家优先方向与共同目标之间的平衡确保地区进步(作者俄科学院市场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塔什干国立经济大学顾问纳比•济亚杜拉耶夫)

        各大国争相竞逐中亚

        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级和地区级大国面临着在中亚推进自身利益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中亚的竞逐已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俄罗斯历史上一直在中亚地区积极存在和参与该地区事务。如今越来越清楚的是,没有其他力量能够在中亚取代俄罗斯的地位。

        其他主要参与者谋求的目标截然相反。美国不单致力于控制这个能源丰富的地区,还打算加强自身在包括阿富汗在内的大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实力。美国早在2005年就宣布的战略是,使中亚国家摆脱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并将阿富汗拉出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影响力轨道。与中亚国家拥有漫长共同边界线的中国正利用俄罗斯与美国和独联体国家内部的矛盾展开自己的博弈。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土耳其、印度、欧盟、日本和以色列以及穆斯林国家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加入了中亚影响力之争,这制造了很多出人意料的、有时彼此相悖的新利益并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中亚作为一个具有前景的投资密集区域,对许多国家和一系列地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打破地缘封闭是要点

        然而,一体化尝试的反复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独联体的体制和法律基础薄弱且自相矛盾,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合理的战略。在某些情况下,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敌意和行动缺乏协调的情况有所增加。所有在整个独联体框架内扩大一体化的尝试都无果而终。

        中亚的深层矛盾都由该地区的地缘政治特点导致。丰富的自然资源位于一个封闭的交通空间,进入世界市场的渠道有限且交通运输网络相对欠发达。再加上对俄罗斯的经济和运输依赖;各国之间的人为边界限制;相当多的人才短缺;山区水资源丰富,其他地方水资源严重匮乏;费尔干纳盆地人口过剩、生活空间狭窄,大片荒漠地区没有人烟。

        上述难题和矛盾在相当大程度上加剧了中亚竞争力低下、独立伊始频频出现发展失误、失业率居高不下、各国之间无休止地争抢水资源和土地等问题。在边界线不明确的地段,边境纠纷和冲突不断。这些毗邻的国家最终因经济和政治改革模式不一、对外国投资的激烈竞争、前领导层自不量力的地区和国际野心、与独联体和俄罗斯的不同立场而分道扬镳。

        自2017年以来,中亚国家之间关系逐步正常化。不久前还彼此疏远的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和解与达成协议。封闭程度更高的土库曼斯坦被拉入中亚合作。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一体化应协调发展

        在中亚建立强大的运输基础设施是一个战略问题。应特别注意在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曼和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方向管道的跨越式发展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中亚的过境物流运输潜力。

        乌兹别克斯坦通过土库曼斯坦港口进入里海、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增力加37%、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边界开设两个公路检查站、在中亚各国边境地区打造商业圈以及达成边界划定协议等问题正在顺利解决。土库曼斯坦在阿姆河上建造了新的土库曼纳巴德-法拉布铁路和公路桥梁。这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曼的过境运输路线的重要路段。

        必须进一步有效利用该区域的过境运输和物流潜力,确保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从国际资本市场吸引资金,打造统一的运输系统,开辟通往中东和世界市场的新渠道。

        如果没有整个中亚的参与,如果不完成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任务,上述地区性问题都不可能解决,由此产生第三个问题——必须协调中亚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如今在酝酿全新的合作原则之际,对接各国的发展模式很有必要。我们要在国家优先事项和整个地区的共同目标之间找到平衡点。必须建立平等的经济。如果能制定正确的地区发展战略,就能确保—体化的成功。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