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是文明交流与对话的典范
  • 2019-7-15 11:07:43    字数:1650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摘自光明日报
  •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作者 郭小丽(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

      当前,世界局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反建制、反精英、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等思潮泛滥,给世界带来不稳定性因素。还有人抛出“文明较量”和“文明冲突”的谬论,加剧国际紧张。在此形势下,属于不同文明类型的中俄两个大国,正在用实际行动促进双方理念沟通、文化融通、民心相通,用事实证明,文明可以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俄两国正以对话而非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方式,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中俄两国已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交流典范。毋庸置疑,中俄在文明起源及文化特性上存在差异。中国是人类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华文化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使全人类获益匪浅。俄罗斯在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拜占庭文化、鞑靼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明,同样为世界创造了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面对外来文化,中国文化显现出超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征,中国的本位文明往往以雍容消纳的气度吸收外来文化,即使遭到异族武力征服,也能保持文化的统一和绵延不断。俄罗斯文化则像巨大的钟摆,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激荡前行:罗斯受洗、鞑靼桎梏、彼得大帝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使得俄罗斯历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文明有姹紫嫣红之别,而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中俄两国属于不同文明体系,但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恰是因为两国尊重差异、交流互鉴,做到平等、协商和尊重。中俄文明尽管起源和内涵不同,但在尊重其他文明以及对本国发展道路的认知上,一直存在共同的诉求,这是中俄文明对话的基础。

      中俄都有向西方学习的历史,如18世纪的彼得西化改革和19世纪的洋务运动,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传播。不仅如此,遭遇西方之后,两国思想界提出过相同的问题:面对西方,自己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经过理论思考和社会实践,中俄对自己的发展道路、世界作用和使命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并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俄两国尊重不同文明,能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对西方在工业、法治、管理等诸多领域的文明成果进行吸收和借鉴,都敢于打开国门,都勇于推进改革。可是,当中俄怀着包容、交流的心态,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的态度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有些国家却逆向而行,抱着“文明偏见”和“文明冷战”思维,故步自封,拒绝接受文明之间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和谐共处的观点。而中俄的共同文明经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供启示和佐证。

      最后,在开放共荣和孤立主义相冲突的国际环境中,中俄两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只有守望相助,深度融通,才能做到文明之间的普惠共赢。

      近年来,中俄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家级“交流年”活动,有效促进了两国不同社会阶层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如2016年,光明日报和塔斯社共同举办了“中俄互评最有影响的十部文学作品”活动,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双方又本着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初衷,成功举办了“中俄互评人文交流领域十大杰出人物”活动,推出中俄人文交流领域杰出人物各10名。他们或致力于中俄两国教育交流,或在文学和翻译领域推动文化交流,或用脍炙人口的乐曲传唱中俄世代友谊。这些活动在两国社会反响热烈,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巩固了世界和平和稳定。

      从上述中俄文明的异同和对话中可以看出,不同文明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不在文明差异本身,而在于深层次的狭隘的文明观和因此产生的极端思想。每一种文明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全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明只有在全人类共同体的庞大建构中相互尊重、沟通、协商、合作,才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中俄正在为世界树立榜样,从文明互鉴中汲取营养和资源,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论和行为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