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观点:俄罗斯专家谈中俄军技合作潜力、障碍及问题
  • 2017-12-20 10:40:31    字数:4496    中俄资讯网综合报道    
  •     中俄资讯网编者按:本文选编自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年度联合报告“中俄关系:2017模式”。报告的中方负责人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赵华胜教授,俄方负责人是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所长谢•卢加宁教授。(中俄资讯网注:本文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成稿 基本为俄方观点)

        ----------------------

        【最重要的伙伴】

        2016年中俄军事合作继续稳步扩大。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的军品和服务的总额,接近本世纪初创纪录的数字——截止2016年年底,合同金额超过了80亿美元,据俄军事技术合作局副局长德罗佐夫透露,有一些协议正在谈。这使得最近几年中俄军事合作保持着很高的水平。为了继续巩固双边军技合作基础,两国应当寻找更深入的产业一体化形式,共同进行军事技术的研发。

        现在,俄罗斯是唯一一个向中国出口军品和服务的大国。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超过15%的订单来自中国。截止2016年10月,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的中国订单总额为520亿美元。

        2016年11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访问北京时说,两国每年执行合同的总额超过30亿美元。俄罗斯向中国军技出口的最高峰是本世纪初的27亿美元。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个数字在2016年应该是36亿美元左右。但是2016年俄罗斯向中国的军技出口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不过,总的来说,现在的合作水平与1990年代中俄军事合作的“黄金时期”不相上下,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武器更新用的都是俄罗斯的技术。

        在俄罗斯之外,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军技合作伙伴。比如在2000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是中国第二重要的合作伙伴,但之后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减少与中国的相关合作。

        此外,中国曾在独联体国家大量购买军事技术,特别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不过随着这些国家将前苏联时期累积的技术储备消耗殆尽,中国对它们的兴趣也开始下降。现在中国只在运输机设计和航空发动机制造方面继续与乌克兰合作,与白俄罗斯则在制造高通行能力多轴汽车方面进行合作。中国还从这两个国家购买某些俄罗斯不提供的武器。不过从总量看,中国与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军技合作加在一起,都未必会超过俄罗斯对华出口总额的一成。

        当然,俄官方机构没有公布对华出口军品和服务的具体数字,公布的只是年度出口的综合信息及少量评论。但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出每个国家的市场份额。根据这些评论,2010-2015年,俄罗斯每年对中国的出口在15亿-20亿美元之间。本世纪最初十年每年平均约20亿美元,其中2001-2003年大大超过平均数,而中期则经历了下跌(比如,2006年签订的新合同总额只有2000万美元)。

        【苏-35和S-400】

        在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武器的大单中,有24架第4++代苏-35战斗机(2015年秋天签订)和4套S-400凯旋防空导弹的合同。这两个合同的谈判早在2010年就开始,经过多年才达成最终协议。谈判之所以旷日持久,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力图降低对本国知识产权侵害的风险,以及对合同条款的仔细斟酌。此外,S-400还涉及俄罗斯生产能力的问题。官方资料没有公布合同金额,但一般估计苏-35战机合同是20亿美元左右,S-400防空导弹合同19亿美元左右。第一批4架苏-35战斗机已于2016年底交付中国。2017年底将开始交付S-400。

        2017年2月,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一次讲话中表示俄中合作在向积极方向发展,他透露还存在着一个向中国出口反舰导弹系统的合同。这很可能与2015年中国海军新出现的YJ-18反舰导弹有关——从外形及性能(据猜测)看,YJ-18反舰导弹与俄罗斯3M54Э“口径”家族巡航导弹很相似。看来,中国已经获得一定数量的这型导弹,用来装备空军(YJ-12)、水面和水下舰艇,甚至也得到了生产许可证。

        尽管中国在航空发动机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俄罗斯仍然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重要的出口国。2016年10月,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与中方签订合同,向中国出口D-30和AL-31发动机,总价达10亿美元。

        2012-2013年一直在讨论的向中国出口两艘“阿穆尔-1650”潜艇及授权在中国再造两艘的合同没有取得什么进展,现在仍停留在备忘录阶段。有可能双方协调不了立场,或者是潜艇不符合中国海军的要求。但也不排除是中国要求修改技术指标导致合同签署延期,如果是这样的话,谈判还会重启。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估计中俄80亿美元合同总额的构成:苏-35和S-400差不多占了50%,航空发动机10亿美元左右,剩下的是反舰艇导弹合同和许多小合同。小合同包括:根据中国要求在俄罗斯进行研发工作、俄罗斯向中国出口配件、材料、设备等。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说法,最近几年双方共同进行的研发工作越来越多。

        苏-35和S-400合同的履行可能会使两国今后的合作减少,也可能推动它走向新高峰。从中国武装力量的规模来看,这两个合同都不算大,中国一定会对这两个武器系统进行仔细研究和评估。此后有可能签订新的合同,中国为它的新型武器系统增加从俄罗斯的进口。比如,俄罗斯可以参与使用俄罗斯的组件改进歼-11歼击机,也可以联合生产新型远程地空导弹。

        2014年俄罗斯与欧盟和乌克兰军事技术合作中断,这也为中俄合作走上新台阶提供了可能。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设备和技术都可以替代俄罗斯的欧洲供应商。目前,俄罗斯从中国购买了有限数量的船用柴油发动机,用在某些型号的舰艇和边防舰船上。还有些大合同正在讨论中,例如俄罗斯从中国购买航天领域所需的电子元件生产技术。总之,俄罗斯从中国进口军品的份额不是很多,其转向中国供应商的过程不会像期待的那么快,原因是军事技术项目复杂,谈判周期很长,并且俄罗斯武器生产商对中国工业了解不足。

        【地缘政治视角】

        尽管中俄军技合作的规模已经恢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水平,但它在中俄关系中的作用还是下降了。现在军技合作已经不像本世纪初那样是中俄关系的基础之一,当时俄罗斯武器出口的一半到中国,而出口是俄罗斯国防工业唯一的利润来源。

        从2008-2009年开始,对俄罗斯大多数普通武器的生产商来说,本国的订单超过了出口订单,并且出口市场趋向多元化,现在对中国的年出口不超过年总出口的20%。虽然中国仍是最大的客户,但是对俄罗斯的军工企业来说,能否进入中国市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国产武器和军事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俄罗斯武器的需求减少,现在中国的进口集中在某些相对不大但比较重要的领域,比如航空发动机。

        与此同时,与俄罗斯的合作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力的提升继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如果不购买俄罗斯的发动机,中国空军生产Y-20大型运输机和H-6K战略轰炸机是不可能的。

        中国海军的YJ-18导弹引起了美国军事专家一定的担忧。甚至数量不多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S-400和装备大功率雷达的苏-35歼击机都能够改变中国周边一些热点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包括台海地区。亚洲一些俄罗斯的传统伙伴对俄罗斯向中国提供武器也深感不安,比如印度。

        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技术合作中实行无差别的政策,它既把先进武器卖给中国,也卖给中国的邻国,如印度和越南。这种平衡的政策暂时还没有碰到大问题。中俄在安全领域的特殊关系众所周知,但俄罗斯如果因此拒绝与亚洲其它国家的军事技术合作只会导致美国在这一地区影响的加强,这对中国并不利。

        【一些障碍】

        中俄两国军工部门特有的极端技术民族主义——把所有重要的研发和生产都集中在本国领土,是中俄合作稳定发展的障碍。进口军品和服务,在这些人看来是对本国的安全威胁和重大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在中国的军工企业,这种现象有更极端的表现形式。

        尽管如此,在可见的将来,中国武装力量还是需要与俄罗斯进行相当规模的军事技术合作。与美国关系可能的恶化会使这种需求上升。另外,可以确定地说,俄罗斯军事产业的一些领域已经大大落后于中国,比如无人机、舰艇制造、许多类型的电子元件生产。

        两国应扩大合作规模,采取更复杂的合作形式,比如,在具有前景的军用和军民两用技术领域进行长期项目合作(人工智能、激光武器、机器人技术、超声波)。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但暂时双方的信任度不足,缺乏对长期合作前景的认识。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两国必须在最高层面达成原则共识,确定两国科技和军技合作的原则。

        面对美国的大规模军事技术发展,中俄常常是各自进行昂贵和独特的技术研发。而美国可以动用欧洲和亚洲盟国的潜力,因为它们有发达的、从国际法角度来说完善的军工生产合作的基础。

        中俄应当认识到,军事技术合作不是弥补本国生产、科技基础暂时薄弱的手段。国防工业长期合作是两国保障国防能力的需要。为了应对美国的战略发展项目(第三次“抵消战略”、国防创新倡议等),中俄应当共同制定军事技术的长期合作计划。在分析两国工业强弱的基础上,在最有可能取得重要突破的科技领域建立常设合作机制。在这种合作中,经济的逻辑不能完全占主导地位,因为这是两国在面对新威胁和不断增加的外部压力为保障国家安全所需要的。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技术发展中越来越具有核心作用,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对国外伙伴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行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困难,知识产权问题会成为中俄发展有前景的军事技术合作的障碍,这一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