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学者对比中苏改革成败——总结苏联教训 凸显中俄差距
  • 2018-7-19 16:35:20    字数:1608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7月18日发表一篇对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专访后的文章称,据彭博新闻社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越欧元区。

        中俄资讯网摘编如下,供读者参考:

      【“中国改革方式非常务实”】

      《论据与事实》周报问:苏联和中国上世纪80年代都实施了自己的改革。为何改革在苏联导致经济崩溃,在中国却带来了繁荣?

      阿列克谢·马斯洛夫答:两国改革的主要区别在于,苏联是突然采取西化方针,用西方经济模式代替苏联模式。而中国的改革方式从一开始就是反映国家特色和非常务实的:从西方借鉴一切对中国有利的东西,同时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中国广泛对外开放市场,但做得非常谨慎。这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有象征意义。启动改革的同时,中国人并未放弃自己的遗产,而是将其发扬光大。

      问:中共在开展改革后继承了哪些历史传统?

      答:中国的执政阶层始终是面向社会的。中国古代政治论文的主题往往是官员如何服务人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领导人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在转折时期,中共领导层不断适应新形势。而苏联的党政官僚不想、也无法办到这一点。

      【“中国腾飞从逐步试验开始”】

      问:中国的腾飞从哪里开始?

      答:从逐步的试验开始。先是在一些沿海地区设立引进外资的经济特区,然后才把在那里试行的制度推向全国。

      至少有四件事,中国的做法与俄罗斯不同。

      首先,它没有出售国企,而是推动私人资本建立新企业。国家仍然掌握主要经济部门——冶金、能源、石油、采矿业等。

      其次,中国在邀请外国投资者时设置了严格的条件,向他们提出用庞大的消费市场交换技术。

      第三,中国尽力使民众保持对本国金融系统的信任,没有像苏联那样搞激进的货币试验。

      第四,中国限制外汇流出,从而积累起自己的外汇储备。

      问:俄罗斯也曾尝试建立自由经济区——在纳霍德卡、加里宁格勒……但并未取得什么成果。

      答:国外知道俄罗斯自由经济区的人少之又少。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许多饭店里都有宣传册,用不同语言介绍如何向该国投资、有什么好处。最先带来资金的是华侨。领导人用他们的例子表明,对华投资是安全和有利可图的。

      【“中国努力吸取苏联教训”】

      问:中国人对企业家的看法如何?

      答:很好。该国自古以来就把商业、社会和国家利益分得很清楚。早在唐代和宋代,就有一些社会群体被禁止担任国家公职,包括商人。今天,中国依旧没有把治理经济的权力交给商人。

      问:然而,中国也有腐败。官员被判刑坐牢,这些都不是装装样子。

      答:这是真实的,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国,遵守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比遵守自己集团的规则更重要。

      问:中国有而俄罗斯没有的主要资源是什么?

      答:清晰的规划和英明的领导。

      问:廉价劳动力和众多人口呢?

      答:在中国,劳动力已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便宜了。以美元计算,2008至2017年工资上涨了1.5倍。如何确保14亿人口的吃饭穿衣,是个大问题!但中国说,他们不仅是人口,还是顾客。它通过向外国投资者提供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解决了问题。

      问:我们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吗?

      答:通过分析苏联柯西金和帕夫洛夫改革的教训,中国已经在学习了。中国努力从这些例子中了解,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开展的改革会在哪些点上出问题。我读过的一些文章指出,苏联的问题在于,苏共改革不是从试点开始,而是直接大规模铺开。也就是说,中国应当谨慎行事。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