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资讯网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俄在线论坛——来的都是朋友!  (http://chinaru.info/bbs/index.asp)
--  俄罗斯华人圈  (http://chinaru.info/bbs/list.asp?boardid=2)
----  赴俄打工结下异国母子缘 华人寻亲故事感天动地!  (http://chinaru.info/bbs/dispbbs.asp?boardid=2&id=72108)

--  作者:zuogang
--  发布时间:2016-4-27 17:30:36
--  赴俄打工结下异国母子缘 华人寻亲故事感天动地!

  24年前,出国务工的他遇到了一位善良的俄罗斯妈妈;

  24年后,在民警的帮助下,20多年失去联系的异国母子再续前缘……

  已经62岁的李忠友说,因为多次搬家,他和俄罗斯干妈失去了联系,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远在异国的干妈还惦念着自己。

  昨日下午,在自己简陋的家中,李忠友向记者讲述了他和干妈盖丽娅的这段异国母子缘。

  出国务工 结下异国母子缘

  1992年,38岁的李忠友随本溪外建公司到俄罗斯新阿尔泰出国务工。

  李忠友他们承担的主要是建筑工作,工地上有个甲方的统计员,是个女的,名叫敖丽雅。他们一起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常有一个老太太过来跟敖丽雅打招呼。

  李忠友从翻译小汪的口中得知,老太太是敖丽雅的妈妈,名叫盖丽娅,是甲方的统计师。

  一个周末,敖丽雅找李忠友几个人到家中帮着干点活,盖丽娅热情地接待了大家,看到李忠友憨厚的模样,就主动跟他搭话:“你父母都怎么样啊?”

  李忠友说:“父母都已经去世了。”

  盖丽娅说:“那你当干儿子行不?”

  李忠友痛快地回答:“行啊!”

  盖丽娅的腿脚不太好使,每到周末休息,李忠友都要到盖丽娅家里帮着收拾菜地什么的。

  一开始娘俩交流都得靠小汪翻译,渐渐地就能比划着看口型简单交流了。李忠友介绍,盖丽娅是乌克兰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阿尔泰,“老人对人非常好,非常低调”。

  频繁搬家 母子失去联系

  李忠友回忆说,他在新阿尔泰待了8个月就回国了,当时准备第二年再去,因此和盖丽娅母女告别时,并没有太在意,“我管她要了通信地址和她在乌克兰的妹妹的地址,也给她留了地址。”

  李忠友说,因为盖丽娅不会写汉字,他把自己家的地址写了几张字条,“就可以直接贴在信封上寄出来了。”

  让李忠友没想到的是,公司原定第二年再去新阿尔泰的计划取消了,那次回国后他再没离开本溪,也就没能再见到盖丽娅。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给盖丽娅写过信的,“还给她在乌克兰的妹妹写过信,邮的是快件,230多元钱呢!”

  李忠友说,自己给盖丽娅留的是当时自己在本溪溪湖区竖井的地址,而不久自己就搬到了溪湖区彩北地区,此后为了孩子上学,又在本溪市内辗转租房居住,搬来搬去,就把盖丽娅的地址弄丢了,盖丽娅寄过来的信也没能收到。


--  作者:Kisses
--  发布时间:2016-5-3 18:37:05
--  
理解这种心情 此人也是重情重义之人
--  作者:Kisses
--  发布时间:2016-5-3 18:37:42
--  
看过央视的“等着我”栏目  就是说中俄寻亲的 特感人
--  作者:请前排围观!
--  发布时间:2016-5-4 20:53:4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dsfwl
--  发布时间:2016-11-19 13:38:17
--  很开心
看到这样的事情很温馨,感情不分国界
--  作者:听自己的
--  发布时间:2016-11-24 19:48:29
--  
以下是引用dsfwl在2016-11-19 13:38:17的发言:
看到这样的事情很温馨,感情不分国界

 

楼上所言极是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7-3-3 17:09:0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tianzhiyue
--  发布时间:2021-5-8 11:17:56
--  

https://www.fox6now.com/news/coronavirus-was-present-in-us-earlier-than-initially-thought-study


--  作者:tianzhiyue
--  发布时间:2021-5-20 10:33:26
--  

Coronavirus was present in US earlier than initially thought: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