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原驻华大使罗高寿观点
在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与国家开发银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俄罗斯联邦上院议员、俄罗斯原驻华大使罗高寿指出:
俄罗斯的麦德龙、宜家、欧尚等大型购物中心中有很多中国生产制造的商品,但是,以类似方式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却没有一家;
俄罗斯的林业加工业对于外国投资商吸引力巨大,但中国在类似领域的投资仅排在所有外国投资商的第11位;
中国金融储备很高,而且拥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建筑公司,但在俄罗斯,中国企业仍旧不能有效地与其他外国投资商及建筑商展开竞争;
中国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相应政策,以改变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原则.使其更贴近欧洲企业的投资模式
What should China抯 enterprises pay attention to when investing in Russia?
中国企业到俄罗斯投资应注意什么?
■《国际融资》记者 艾亚 报道俄中两国的经济及投资关系极度不平衡
作为中俄关系资深专家、俄罗斯原驻华大使,罗高寿指出:尽管中国是俄罗斯在世界上的第三大合作伙伴,也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第一大合作伙伴,但在俄罗斯境内实施的长期经济投资合作已不符合俄中关系发展的总体水平。至今中国还未能排入俄罗斯前十位投资伙伴。2009年,中国在俄罗斯经济中的投资积累只占俄罗斯经济总投资积累的0.4%。虽然投资合作方面已有积极的变化,但投资合作规模仍然不大。2010年1~6月,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总额为2.6亿美元,相比2009年同期上涨了58.5%。中国在俄罗斯经济中的总投资额为22.8亿美元,虽然在木材深加工、不动产和建筑方面已实施了几个大型项目,但投资合作的节奏和规模都还仍然不尽人意。中国企业在俄投资存在地区局限性的问题,在俄罗斯,只有1/5的地区有中国企业注册。统计数据显示,俄中两国经济往来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他说:俄中两国的经济及投资关系极度不平衡。相当程度的经贸及投资往来处于灰色或黑色范围。“切尔基佐夫”市场事件发生后,给俄中经贸关系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值得反思的是,“俄罗斯的麦德龙、宜家、欧尚等大型购物中心中有很多中国生产制造的商品,这些商品以合法渠道,通过欧美地区绕道运到俄罗斯后价格大幅度上涨。欧美企业想办法将这些商品以合法渠道运入俄国。这些商品在俄罗斯拥有很大需求量,但是,以类似方式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却没有一家。”同时他还指出:尽管中国企业在俄参与了投资不动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水平仍然很低。
两国间长期投资合作的系列方法及条件尚显缺乏
按照他的观察分析,他认为:目前尚缺乏能够促进两国之间长期投资及经济合作发展的一系列方法及条件。首先,缺乏能够使中国企业在俄罗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设施和相应协助。其次,两国银行之间的合作也很薄弱。在俄罗斯开展业务的中国银行机构很少,反之,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俄国银行也很少。他强调,必须扩大俄中货币在两国间的通行规模。现在除了两国边境地区,其他地区仍以美元交易为主。所以,迫切需要扩展俄罗斯及中国的贷款银行、金融机构及协助投资、贷款的相应机构积极介入两国经贸合作。他强调说:“使用本国货币实施俄中两国银行间协议是能够避免贷款贬值并能有效降低货币汇率差价风险极重要的因素。相比欧美金融、储蓄、保险及租赁公司在俄罗斯开展的业务,俄中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另外,罗高寿还说:中国国有及私有企业从提供设备、房地产建筑分期付款到参与投资,都要求有俄罗斯4家最大银行的担保。但这种情况在俄国与欧美国家的合作方式中没有。欧美的大型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大型商场、宾馆、办公、物流中心、工业基础设施,但这些企业没有要求俄国家银行提供类似的担保。
他认为,这些投资方面问题取决于中国政府机构出台的一系列相应政策。因此,必须改变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原则.使其更贴近欧洲企业的投资模式。为了使投资市场的风险大大降低,必须实质性的采用像租赁、出口保险机制、设备提供、房地产建筑分期付款等办法,同时更多地借鉴欧美企业在俄经营的成功经验。
俄中两国作为邻国应该使两国间运输流动大规模运作起来,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甚至连俄罗斯需要的中国货物都要绕道运行。现在俄罗斯所拥有的基础设施规模迫使70%的中国货物需要从阿姆斯特丹、汉堡、芬兰等国家和地区运入。俄罗斯已考虑吸引中国投资参与建设国际交通走廊“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建设与使用高速铁路线,包括哈巴罗夫斯克-弗拉基沃斯托克、莫斯科-索契、莫斯科-下诺夫格拉德。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中国投资商并不了解俄罗斯铁路交通方面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没有完全弄懂俄罗斯的相关法律也在产生很大变化。他说:“俄罗斯已经产生了一些私营运输公司,现在有很多铁路线路已经不属于俄罗斯铁路公司管理。外国公司已经可以开设私营铁路运输公司,使用私有车厢,建立私有车站,物流及港口集结处。”但现实条件下还没有出台在俄罗斯境内运输货物的交通物流项目的相关法律条文。
中国对俄投资的局限及面临的问题
在俄罗斯的一些地区长期缺乏水泥供应、物流中心、食品供应、建筑材料、工业加工基础设施等。俄罗斯联邦政府各部委,地方政府多次建议中方伙伴参与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但是,最终实施得却很少。毫无疑问,这个现象的产生与很多地区特殊问题有关,比如办公人员缺乏,一些地区的通行限制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投资项目中如遇到上述问题一般需要国家政府层面的单独支持即可以获得解决。
中国企业在俄经营可能会遇到下列问题:在俄贷款的高利率;缺乏可以作为中国投资商有力伙伴实施项目的当地大型企业;缺少与中国企业有过工作经验的咨询单位,外国投资商原材料生产及深加工缺少等促进因素。结果导致中国企业对两国边境经济的投资只有几百万美元。中国投资商对地区性项目实施的要求是:国家对相关基础设施的拨款;项目共同投资;为投资商提供国家担保。所有相关专家都认为中国经济中金融储量已经过高,但是中国的对外投资仍然尽量避开俄罗斯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尽管这些地区对中国投资商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在俄罗斯境内进行原木加工是俄中双边经济合作中比较敏感的话题。限制原木出口是俄罗斯的国家政策之一。对此,除了建议中国伙伴将加工生产流程移到俄罗斯境内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俄罗斯的林业加工业对于外国投资商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已有45%的俄罗斯地区通过外国投资实施类似领域的项目,而且类似领域的投资也比较不易受地域限制。尽管如此,以专家评估,中国在类似领域的投资只占所有外国投资商的第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