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中国人的勤奋似乎是天生的。记得笔者第一次到俄罗斯的时候,朋友开车去接机,从机场到住处,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片的森林草地和黑土,夐不见人,森林草地黑土或任其肆长或任其荒废。我很清楚地记得,朋友边开车边感叹道:“上帝把这么辽阔的沃土赠予了这么懒惰的俄罗斯人!”笔者有一次跟俄罗斯同学聊天,谈及对中国人的印象时他说:你们中国人就知道“работа!Работа!”(工作)。在他们眼里,中国人的工作劲头的确挺变态的。有一本书叫《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讲的是新中国老一辈留苏学子当年的留学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些记载:
“中国留学生,在当时的苏联几乎成为优秀的代名词。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青年人,成为苏联教授们的宠儿。很多苏联的老师,都以拥有中国弟子为荣。当时教室第一排坐的永远是中国留学生,每次上课,苏联学生总是自动将第一排的位置留出来让给中国学生。课堂上最复杂的问题总是留给中国学生回答,而中国学生的反应则成了教师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尺。如果中国学生能够回答出,教师就说:‘你们看,一个外国学生都听懂了,你们还不明白。’否则,教师就会说:‘看来我没有讲清楚,现在再讲一遍。’”
“一次,学院召集包括中国、朝鲜、东欧等国家在内的留学生干部开会,郑重要求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朝鲜、东欧学生周末一律不许出去玩,否则严肃处理;而所有中国学生每个周末不许再看书,必须出去休息,学院将指定专门的教员陪同和监督。”
那时候的中国学生人人把考5分(满分)视作理所应当,而苏联学生则视作莫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关于在民族比较视野中,中国人显得更吃苦耐劳这一点,当是无可争议的。
有句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俄罗斯对远东的担心还源于一点,就是中俄发展的悬殊。俄罗斯远东与中国毗邻,该地的经济发展一直止步不前,而不远处的中国地区,却欣欣向荣一日千里,在这样一种比较下,俄罗斯政府能不捉急吗?一是这样一种悬殊能够使民心的天平发生倾侧,二是这样一种“势能差”能导致中国能量难以遏止地流溢到俄罗斯那边。这其实跟蒙古和内蒙古的对比情况是一样的。然而我们要说的是,捉急归捉急,但是俄政府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这个问题确实棘手,何况现在的一些土地也掌握到了俄民众私人手里,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政府对远东的烂摊子就更鞭长莫及了。
遥想当年,哥萨克骑兵披肝沥胆斗智斗勇出生入死一路向东,为俄罗斯千征百战开疆拓土,那是何等的豪壮辉煌,而今,俄罗斯就像一个供血不足的巨人,血氧都集中在大脑头颈,而肢体末端则处于偏瘫不遂的状态。其远东地区正是其末端肢体,既然此处无血可供,那就莫怪他人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