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清朝与沙俄:两个王朝相继结束之后
王克己:1840年以后的中俄关系是怎样的?
牛军:从1840年一直到1917年,这是沙俄对中国造成严重损害的时期。
首先是沙俄参与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活动,对鸦片战争以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里的各种权利,沙俄也要一体均沾。其次是对中国领土进行了贪婪的掠夺。清王朝被迫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沙俄不但获得了其他列强的特殊利权,还割走了中国大片领土,这与当时其他列强非常不同,或者是其他列强做不到的。这反映了俄罗斯的特点,自从沙皇俄国建立后,这个王朝的特点就是无止境地扩张领土。
在沙皇俄国扩张时期,中国的边疆治理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即沙俄经常支持居住在边疆地区的民族中一些人搞分裂活动,这既是它的扩张手段,也是它削弱清王朝的手段。
此外,沙皇俄国经常把中国作为它同列强斗争的地缘舞台,尤其是在东北、新疆、蒙古等地区。它利用自己对中国一些地区的控制,同其他列强争斗或根据自己的利益做交易,这种殖民主义统治的特点非常典型。后来苏联也部分继承了沙俄的做法。
1950年2月中苏建立了同盟,双边关系看上去很好,但两国并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互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的影响。
王克己: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了。这之后的中俄关系又是怎样的?
牛军: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但俄罗斯仍保持着沙皇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制度,可以说两国关系出现大转变的趋势在那时已基本上形成。清王朝覆灭了,它同沙俄签订的条约怎么处理?当时中国内部极为混乱,还顾不上解决这类问题。1917年,俄罗斯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被推翻。之后又爆发十月革命,列宁建立苏维埃国家。后来的中苏关系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
中苏关系一出现,就继承了清王朝和沙皇俄国留下的所有问题,概括如下:(1)俄国与中国的边疆地区如新疆、蒙古和东北地区等的关系,实质是沙皇俄国对中国边疆地区事务的干涉;苏联继承了沙俄对中国边疆事务的干预,最初还公开派军队支持外蒙古的独立势力。民国政府还跟苏联打了一仗,刚开始在军事上是有利的,后来因为国内政局的影响撤军了。(2)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动荡和分裂的时期,俄国与中国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关系;(3)俄国在中国取得的损害中国主权的权利和特殊权益,例如沙俄把中国东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还拥有铁路权、采矿权,还有在中国的驻军权等,苏联也都继承了。
中苏新政府显然都还没有经验、能力和时间来处理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复杂的是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又增加了一个新问题——苏联政府以推动世界革命为旗号,开始积极干预中国内政,同中国当时很多政治派别有来往,比如帮助南方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政府,提供军事顾问,建立军校,甚至提供武器。可以说,如果没有苏联帮助,蒋介石的北伐是干不成的。蒋介石后来为什么很忌惮中共跟苏联的关系?这跟他北伐的经历有关,他知道苏联的组织能力非常强,而且干预能力也非常强。此外,苏联还与冯玉祥的西北军有关系。
在这个背景下,当时的北方政府为了解决国内外的困难,急需稳定与苏联的关系,两国政府1924年5月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在这之前,列宁政府曾有过两个非常重要的宣言,史称第一次和第二次《加拉罕宣言》。这两次宣言的内容包括苏联公开声明,放弃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的一切权利,这是列宁政府当时为了获得中国支持苏联所做的两个承诺。但在《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里,很多问题还是悬而未决的。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个条约是后来签订的所有条约中,比较接近于现代体系的文件,它对涉及国家主权、领土等重要问题都做了说明,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就是苏联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苏联将从外蒙古撤军。1925年,苏联的确从外蒙古撤军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中苏要在适当时机开始划界谈判,承认有争议领土的存在。实际上,双方都清楚,争议问题都是由苏方越过了不平等条约又侵占中国领土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