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资讯网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注册新会员
中俄在线论坛——来的都是朋友!俄罗斯华人圈 → 中国人/华商其实是俄罗斯各种利益纠葛下的替罪羊和牺牲品!

  共有784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中国人/华商其实是俄罗斯各种利益纠葛下的替罪羊和牺牲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我是版主!哼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中俄资讯网 新手上路 帖子:58 积分:615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10-28 12:59:2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7 1:57:28 [显示全部帖子]

好帖! 我附一篇转载文,以呼应楼主:)

为什么一些华商在国外总是受到欺负?
 


这是一个网友提出的问题。 

从现象上来看,这几年,在俄罗斯、西班牙、新巴布亚几内亚,都发生过大规模的焚烧、打砸当地华人店铺的事件,以前若干年,还有印尼、菲律宾、马来亚等地发生过全国规模的大迫害、大冲击华人的事件。对这现象,我们做一个分析。 

一种,是那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出现了问题,激化了他们国内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在东南亚各国有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特点,那就是华人[准确地说应该称呼为华裔],在当地国家的经济界,发言权很大,很多经济实体、银行业,大都控制在这些人手中。中国人的老祖宗教导下的习惯,就是不大从事政治活动。因此,尽管在当事国经济上是个巨人,但是在政界,却几乎听不到声音。一个国家出了大问题,政客们首先要转移视线,要有个替罪羊。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的华裔,理所当然首当其冲。所以就象二战前德国迫害犹太民族的做法,这是个屡试屡爽乐此不疲的借口。 

今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个不见经传的岛国,发生了大规模打砸抢华人商店事件,原因也是上面所说的道理。不过,这次看来没有当地政府的操纵反华迹象。准确地讲,这次事件,应该是针对亚洲华裔和印度裔的,而非只对华人的。这次金融海啸,给这个无工业、靠贸易进口的太平洋小岛国,经济冲击非常之大,经济政策应对无力,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老百姓对这个国家层面的大道理他可不懂,他看到的是,寻常百姓的日用品一天一个价,他能不气吗?而中国移民印度移民,到该地最多经营的就是开个路边鸡毛小店,做点柴米油盐、日用百货倒腾小生意,是我们和印度人起步特长。这就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路边!找起来不费事],正好成了出气筒!这种心态,我们也曾相似见过。比如《家乐……》,不就是“愤青”的政治出气筒吗? 

第二种,俄罗斯类型。 

这个有关的报道已经很多了。主要问题出在“灰色通关”上。 

我们的同胞把在国内的习气带到外国去了。他们还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呢!“酒杯一端,政策放宽”。正式通关报关手续复杂烦琐,不如递点黑钱,一了百了,连个收条都不用打。可恰恰这样遗留下来的是无穷隐患。没有海关正式批准文件,那就是非法的。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不会容忍“走私”物品充斥国内市场。封存、销毁相关货物都是小事,严格追究下来,说不准还要附加追究“行贿”罪呢。我们的政府,并非象某些“愤青”所说,“出奇的软弱”,我们的总领事馆和商务部,多次向俄罗斯交涉,希望他们考虑事出有因,“手下留情”。但这是一个国家的内政,中国商人并不占理,国家也只能做到这一步。我们对这些同胞深表同情,但也只能遗憾的看到后果自负了。就当您在俄罗斯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交的学费吧!这一课,也教育着准备去挣老毛子钱的人:走到哪儿都要遵守哪儿的法律。 

第三种,西班牙类型。 

西班牙的一个小城,一夜之间,因为发生大规模的焚烧中国商人的鞋仓库而闻名。中国商人当然是受害者。探讨一下起因,却是另有一番“滋味”。中国人,尤其是温州人,以吃苦耐劳为美德,在国外打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一般都不外出,教堂也不去,当地都市的消费,对不起,找不到他们。这些中国人吃、住、工作在同一室,一天24小时,客户随叫随到。可以几天几夜连续工作不睡觉。只要有一毛钱的利润,都可以接受定单。中国人模仿能力又强,也不弱智,什么新鲜样式,一看马上就可以模仿出来,不受什么“知识产权”这一说法的约束,从中找到灵感,稍微一变动,就是自己的新产品了。这种竞争优势,这种低廉成本,叫当地人匪夷所思。中国人卖的鞋的价格,比他们的进货价格都低。所以,中国商人住到哪里,那里的鞋厂鞋店只有关门。 

要叫中国国内同胞说,这不是好事吗?这就叫“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嘛”!你们不能吃苦,那一定要被淘汰,怎么能怪罪中国人呢? 

可这种观点,在那里却不能被接受。因为东西方之间的理念、文化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认为的美德,在他们很多人眼里看来,那是“不平等竞争”。劳动者有规定的工作时间限制,超时就是违反当地法律的,特别是劳动法。吃住条件之差,有违反人权之嫌疑,工资达不到当地人的最低标准,也是不被认可的。再加之中国人一般不大与当地人交流,自成一体系,自己有自己的小圈子,不大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因此给老外的印象是,中国人是群看不懂的人。 

这种平日积累下来的印象,一旦遇到根本利益冲突的时候,难免化成另人遗憾的举动。 

第四种,自己造成的后果。 

不可否认,我们不少同胞,特别是先富裕起来的某些同胞,有钱不等于有高素质。某些中国商人在国外,特别是某些中国游客在国外,把国内的坏毛病都暴露无疑。这些毛病,其实在我们国内,也是被讥讽为“暴发户”的。比如在公众场合吸烟,高声喧哗,大呼小叫,过马路乱闯红灯,上飞机也是挣先恐后抢行李位,乘车不知道排队,看演出快到终场之前就匆忙退场,大庭广众随地吐痰,挖鼻屎,乱扔废品,有的人还打广场鸽子和野生小动物。这些人还特别喜欢摆阔,东西不问合适不合适,只要贵,就买。老外咋舌之余:中国人真的都发了,最后嗤一鼻子:冤大头来了。这想法那是打心眼里有点看不起你。挣了你的钱还看不起你。 

这些坏毛病,一批中国人还没什么,问题是中国人现在倒国外旅游、经商的,是铺天盖地的来,一批接一批都有那样的,这很容易给老外造成对中国人的一种成见,一旦遇到点什么冲突,这个感情上的天平,印象天平,会向那头倾斜? 

 回到顶部

    热点资讯榜

    论坛热帖榜

遵告中俄资讯网广大网友:中俄资讯网对光临本站BBS论坛的所有(包括非注册)网友无保留的开放评论和留言功能,如果您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欲发表自己的原创观点,或愿意分享您的精彩评论,中俄资讯网欢迎您在了解相关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前提下畅所欲言,踊跃发表您的各种精彩评论内容!非常感谢您的贡献和参与!——分享与被分享都是快乐的,中俄资讯网,来的都是朋友!!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俄资讯网所刊载的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必须以可链接形式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 © 2009 – 201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中俄资讯网.com) 备案号:京ICP备09094555-2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