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32671526412.jpg
美国华盛顿时报记者大卫?斯恩茨援引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言论,称在欧亚大陆的版图上并未出现从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欧洲大陆最西端城市)划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反而从上海至圣彼得堡的“大亚洲”正显出雏形,俄罗斯和中国正积极打造“大亚洲”。
特列宁表示,俄罗斯与中国认为,世界将通过一系列划时代的改变,脱离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建立更加自由的国际秩序,使得俄罗斯行动更加自由,而中国能够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同时,特列宁指出,俄罗斯和中国明白,美国在未来几十年中仍会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但美国在各个国际平台上的影响力将显著下降。
一年前中俄合作关系开始迅猛发展。2014年4月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发表声明,签署中俄史上最大的天然气合同,合同期限30年,为完成合同事宜两国将建立两条巨大的输气管道。
之后,俄罗斯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达成合作,其中一个合作项目就是在月球上建立共同的科研站。同时,俄罗斯成为亚投行最大创始国之一。
俄罗斯与中国在军事和国防领域也不断加强深化双边合作,例如中国向俄罗斯购买S-400防空导弹系统。中俄合作最新动向为将于2015年5月中旬在地中海海域举行的联合海上军事演习。
一些评论家表示担忧,考虑到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在中俄联盟中,俄罗斯将扮演“弱方”角色。然而德米特里?特列宁坚信,这样的担忧是毫无缘由的,因为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没有如对方般这样巨大的其他盟友。因此中俄联合,是为了加强本国实力,并向美国在亚洲和欧洲建立的霸权性质国际秩序发出挑战。就这一点,普京和习近平也有巨大的动力深化加强两国合作。
特列宁称,随着2014年两国关系达到新高度,俄中合作将有望扩展到更多的关键领域,随之而来的将不是“大欧洲”(里斯本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而是“大亚洲”(上海至圣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