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俄资讯网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记住密码          注册新会员
中俄在线论坛——来的都是朋友!俄罗斯华人圈 → 开往圣彼得堡的火车有感:一个中国农民比20个俄罗斯人做的活还多 满含热泪向他们致敬

  共有318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开往圣彼得堡的火车有感:一个中国农民比20个俄罗斯人做的活还多 满含热泪向他们致敬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华夏风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中俄资讯网贵宾 帖子:244 积分:20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3-15 11:04:30
开往圣彼得堡的火车有感:一个中国农民比20个俄罗斯人做的活还多 满含热泪向他们致敬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1-30 11:17:40 [只看该作者]

 莫斯科的火车站有数个,每个都是独立的建筑。建筑华丽、古典,既有巴洛克式,也有哥特式。它们有到远东的,有到波罗的海的,有到乌克兰、高加索的,有到圣彼得堡的。挤在一堆,形成一个火车站建筑群,蔚为壮观。


  去圣彼得堡的火车是那种在国内早就淘汰了的火车。车体及车厢的陈设陈旧,逼仄,只有等车开后才能打开空调,而且你必须自己套被子、枕头,自己铺床单。四人一间的包厢里因套被子顿时灰尘弥漫,人们大汗涔涔,仿佛一场惊心动魄的劳动。更有甚者,包厢里没有开水,服务员多徐娘半老,一看就知铁路部门多年未招收新鲜血液了。联想到俄罗斯的飞机航班上,也是年岁偏高、头发花白的空婶空爹,而国内航班却全是鲜亮的空姐空哥——我估计,他(她)们全是前苏联时期的产物,说不定还是一些老布尔什维克呢。因此,我们坐着前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的火车,呼吸着古老的灰尘,穿行在俄罗斯自由、美丽的21世纪的原野上,去往一个辉煌的城市圣彼得堡。


  已经晚11点钟,天空依然明亮如昼(不过比起圣彼得堡凌晨1时还阳光灿烂的白夜,那又是小巫见大巫了)。车一开出站台,就是大片的森林,然后又是楼群,又是森林,又是楼群。原来城市在森林里,森林在城市中。如果我们的城市有这么多森林——当然是梦想了——那会是灾难,会出现砍伐;会有开发商觊觎一定要打通关节把这块地批到手然后发财;会出现治安真空和无名尸……最令我感动的是:铁路两旁没有棚户区,两边用砖和铁皮隔开的几公里长的围墙上,没有“办证”和“专治性脖的广告,而是绘画,很现代的、随意的、风格自由、色彩艳丽的绘画。这漫长的画廊,这来自俄罗斯人天性中的艺术表现欲和对家园的热爱,让我久久注目,满怀敬意。我在想着,俄罗斯为什么到处都是那种纯粹的、虔敬的、高大的石头与青铜雕像,连一些年代很近的建筑的屋顶也布满了那具有古罗马风格的雕像,仿佛这是一个雕塑的国度,一个被艺术洗脑,被艺术浸泡,人人心怀童贞和敬畏的国度。而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俄罗斯人厌恶砍价,在这里做生意的人几乎都是眼中充满了激情和算计的中国人。我们国家如今已有了标准的定位曰:商品经济社会,并用这个词来强迫暗示人们内心的转型。于是道德崩溃,人们唯利是图,贪污腐败,假冒伪劣泛滥,食品安全堪忧,治安状况恶化……人们焦躁不已、惴惴不安……


  我可能想得太多了,在这夜晚时分还依然明亮的时刻。可是田野和森林却是安静的。而且,全是平原,平原,平原,没有看到山。俄罗斯这么广大的土地,几乎少有山地,与我国80%的山区和沙漠的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比,他们的确是天堂。


  没有农田,没有蔬菜大棚,没有精养鱼池,甚至没有村庄,只有那种人们悠闲度假的小木屋。俄罗斯不是荒芜了吗?不,俄罗斯给子孙留下了大量大量的自然资源,而我们却在吃子孙的饭——据说我们的煤炭和石油顶多只能开采50年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因过量使用化肥而使土地板结。


  乡村诗人田禾也在车窗前望着,寻找着。都不种地,让地这么荒着,俄罗斯人吃什么?他忧郁的目光四顾无定,喃喃地对我说:我真想看看俄罗斯的麦子,可是我没有看到。现在它生长什么庄稼呢?我开玩笑地随口说出了两句诗给他:一个中国的乡村诗人在寻找俄罗斯的农田,想看看俄罗斯的麦子今年长势怎样?他关注着这里农民的收成。其实,俄罗斯乡村不耕种土地很自然,俄罗斯人的教育水平非常高,他们把耕种的时间拿去耕种其他去了。中国不也是有大量的人不靠耕种而活得很滋润吗?比如耕种知识,耕种钢铁,耕种商场,耕种权力,耕种犯罪。中国有限的可耕地不在近几年也出现大量抛荒吗?耕种者知道,在另一个地方“耕种”,比在那块祖先的土地上耕种更来财富,他就会离开。况且耕种也不必要打人海战术。想想另一个万里之遥的国家美国吧,他只有不到1%的人口即200多万人耕种农业,却是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我们呢,八、九亿农民日夜耕种,像蚂蚁一样终身忙忙碌碌,却依然有数千万人还未解决温饱。看来,把土地翻来覆去并非是脱贫的最佳方法。可是固执的乡村诗人田禾心疼俄罗斯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他一个劲说俄罗斯人懒,他甚至在火车上发誓,一定要到俄罗斯承包20个蔬菜大棚。我说我就来承包精养鱼池算了,我是水乡人嘛。我记得在《俄罗斯文艺》上读到过一篇关于远东开发的文章,俄罗斯远东的地方官员面对20万中国东北人拥入该地区表示欢迎。他说:一个中国农民一天做的活比20个俄罗斯人做的活还多,我们没有理由阻止他们进入。


  勤扒苦做的蚂蚁般的中国农民,我在遥远的异国的火车上,满含热泪地向你们致敬。


 回到顶部
中俄资讯网客人
(221.218.*.*)
  2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8 23:35:08 [只看该作者]

您坐的列车或许是通铺或许是经济铺!!!

 回到顶部
中俄资讯网客人
(221.218.*.*)
  3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8 23:40:10 [只看该作者]

看错了,您坐的是普通列车的经济包厢!!!
正常包厢,高级包厢,豪华包厢都很干净。

 回到顶部
中俄资讯网客人
(222.128.*.*)
  4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9 9:55:55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中俄资讯网客人
(221.218.*.*)
在2011-12-8 23:35:08的发言:

您坐的列车或许是通铺或许是经济铺!!!



嗳! 不会坐的是民工专列吧 呵呵

 回到顶部

    热点资讯榜

    论坛热帖榜

遵告中俄资讯网广大网友:中俄资讯网对光临本站BBS论坛的所有(包括非注册)网友无保留的开放评论和留言功能,如果您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欲发表自己的原创观点,或愿意分享您的精彩评论,中俄资讯网欢迎您在了解相关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前提下畅所欲言,踊跃发表您的各种精彩评论内容!非常感谢您的贡献和参与!——分享与被分享都是快乐的,中俄资讯网,来的都是朋友!!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俄资讯网所刊载的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必须以可链接形式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 © 2009 – 201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中俄资讯网.com) 备案号:京ICP备09094555-2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