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的优点是有家庭观念、会做家务、不打女人,中国男人为什么有这样的优点呢?中国的人口结构是男多女少,再加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女人的女权意识越来越强,这就导致了中国男人在婚姻生活中不得不迁就女人,养成了做好丈夫的习惯。
![](http://www.dingwang360.com/1jrttimg/large/ac80007211f74400686)
(俄罗斯著名主持人伊莉莎)
俄罗斯的情况恰恰相反,俄罗斯的人口结构是女多男少,再加上俄罗斯人的家庭观念又深受西欧文化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俄罗斯男人不怎么认真对待婚姻,反而是形成了女人迁就男人的习惯,所以俄罗斯女人既有西方女人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品质,又有东欧传统妇女知性、勤劳的特点。
从这方面来讲,中国男人和俄罗斯女人是一对完满的组合。其实自晚清民国时代以来,中国男人和俄罗斯女人之间的跨国婚姻,就证明了这是完美的组合。
![](http://www.dingwang360.com/3jrttimg/large/b0a0004152bb5c15353)
(《我的娜塔莎》剧照)
电视剧《我的娜塔莎》就是讲述中国男人和俄罗斯女人的恋爱故事。有人说,这是电视剧,不靠谱,好,我们来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就是俄国人,她的原名是法伊娜·伊帕奇耶夫娜·瓦赫列娃,原籍俄国叶卡捷琳堡。1932年,她在乌拉尔河附近的工厂与蒋经国相识并恋爱,两人于1935年结婚,白头偕老。因为蒋方良为人低调,深居简出,所以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很少有人知道蒋经国的妻子竟然是个白人女子。
![](http://www.dingwang360.com/3jrttimg/large/ac8000716855d7cd651)
(1944年的蒋方良)
蒋经国与蒋方良育有三子一女,其中一个儿子叫蒋孝勇,蒋孝勇就是蒋友柏的父亲,蒋友柏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蒋介石的曾孙,但很少有人知道蒋友柏有俄罗斯人的血统。
![](http://www.dingwang360.com/3jrttimg/large/b0e0004cd93a548b08b)
(在苏联期间的蒋方良与蒋经国)
晚清民国时期,有很多俄罗斯女人因为各种原因嫁到中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上海白俄和哈尔滨白俄。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大批俄国军人、贵族和平民避难至哈尔滨,哈尔滨成为海外俄国人最大的聚居区,其实整个晚清民国时期,哈尔滨的俄罗斯人都非常的多,只不过是十月革命以后,来了更多的俄罗斯人而已。朱自清来到哈尔滨,发现哈尔滨的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儿,“街上满眼是俄国人,走着的,坐着的;女人比那(哪)儿似乎都要多些。······”
![](http://www.dingwang360.com/3jrttimg/large/ac70007d4fe0ffc7db6)
(民国时期,哈尔滨松花江畔的俄国女人)
十月革命以后,还有大批的俄国军人、贵族和平民来到中国上海避难,总人数大约有7000余名,通过海路陆续到达上海。这些俄罗斯移民首先在虹口提篮桥一带居住,在这里站稳脚跟以后,就去法租界发展。
十月革命以后来中国的白俄,大部分不懂中文,也不懂英文,因此很难在中国谋生,一部分俄罗斯女人不得不去上海滩当舞女,进入到风月场所谋生。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生活所迫,嫁给中国男人,成为中国家庭的一员。
![](http://www.dingwang360.com/3jrttimg/large/b0d0004d253e320c3f4)
(在上海的俄罗斯人聚居区)
这段时间,也有很多俄罗斯人,逃难至黑龙江江边,有一些俄罗斯女孩被中国男人带到黑龙江的南岸,从此她们就加入了中国人的家庭。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上海和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大部分再次迁徙至澳大利亚、美洲、西欧等地,加入到中国家庭的俄罗斯妇女,或跟随中国丈夫再次迁徙,或继续留在中国,选择留下来的,一般都是边远地区的家庭,比如来到中国东北农村的俄罗斯妇女,嫁给当地的农民以后,1949年也没办法再次迁徙,她们往往会选择低调做人,深居简出,继续生活在中国的农村,因为她们毕竟是因为十月革命逃难到中国的白俄,所以要低调做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边境贸易的兴起,又有一部分中国东北小伙娶了俄罗斯女孩。
所以说,中国男人和俄罗斯女人结婚,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在晚清民国时代的中国也很普遍。
有人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男人和外国女人结婚的例子多了去了,为什么单单讲俄国女人?其实,应该说,俄罗斯女人和中国男人的婚姻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跨国婚姻,当然,中国男人娶日本女人的例子也比较多,但中、日两国毕竟还是同文同种,同一个汉字文化圈,同样是黄种人。中国男人娶俄罗斯女人则是跨文化、跨种族的,这种跨文化、跨种族的组合,能够达到完美,是值得称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