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华人华商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通婚家庭讲述20年“模范夫妻”的爱情故事
  • 2015-8-5 17:22:15    字数:4620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俄罗斯龙报作者:殷鹰
  • 今年5月底,一篇题为“中国丈夫+俄罗斯妻子=完美婚姻”的文章发表在《俄罗斯报》上。这篇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起的“讨论话题”引起两国社会对中俄通婚的热议,这一由爱情贯穿的跨国情结似乎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本期专题报道即采访了圣彼得堡的一个跨国婚姻家庭——华人医生王树平和她的丈夫、武术运动教练瓦洛加,他们共同讲述在华人圈被称为“模范家庭”的爱情往事。

    中医牵线 初次相识

    “我们结婚晚,从认识后,过了几年才结婚。”根据王树平的回忆,她对瓦洛加的求婚曾有过十分纠结的岁月。在上世纪90年代,中俄跨国婚姻还是件稀奇事,对于王树平来说,就是“压根儿没往那方面想”。

    1990年冬,王树平和瓦洛加首次相识。

    王树平生于古城西安,曾在中国第四军医大学学习心血管科专业,后在陕西省中医学院学习中医,成绩优异的她30岁就成为了主治医师。也是因为学习中医,王树平在1990年获得了一次来俄的机会。

    “由俄罗斯官方邀请,我加入了一个中国文化代表团来到圣彼得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文化交流。那个团里有很多中国文化界的优秀人士,我在其中做中医文化的交流人员。”王树平回忆,“随团来的有几位中国国家级武术教练,俄方也组织了多位俄罗斯武术爱好者前来向武术老师们学习。这些武术爱好者中,便有瓦洛加。”

    王树平与瓦洛加本是没有太多交流的机会,“我们能够相识就是因为我生了一场病,”瓦洛加说,“我成了病人,而王树平是医生,所以上天给了我们缘分。”

    “当时他感冒了,在发烧。我们队长就让我去治疗他。”王树平说,那时候瓦洛加学习武术的表现也特别好,中国团带队的队长嘱托王树平尽快治好他。

    经过王树平的悉心治疗,瓦洛加很快恢复,重新投入到训练之中。而实际上,瓦洛加已经对这位貌美的中国医生产生了爱慕之情。

    “亲朋好友里找不到先例”

    王树平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当时她也是挺佩服瓦洛加的。“一位俄罗斯人,对武术文化的痴迷甚于中国人,这让我很惊讶。”

    上世纪90年代,瓦洛加的确十分喜爱这项运动,并打算做一名职业武术运动员。

    瓦洛加回忆,“1990年,为了学武术,把每月工资都拿出来交学费了。那时在苏联很难买到专业武术鞋,就去芬兰买,当时一双鞋就要80芬兰马克,相当的贵。”

    细腻的性格、执着的梦想、刻苦的精神,这些瓦洛加身上散发的气质不但打动了中国交流团的武术教练,也给那时的王树平留下很好的印象。他们两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三个月转眼过去,王树平要随团离开俄罗斯,瓦洛加有些依依不舍。王树平走之前,瓦洛加邀请她隔年再来俄罗斯看一看。

    随后的1991年,王树平收到了瓦洛加的邀请函,办理因私出国,来到苏联靠近芬兰边界的一座小城,也是瓦洛加的家乡。

    这次旅行让王树平对瓦洛加的家人也有了十分好的印象。瓦洛加母亲曾是城市的广播播音员,她很喜欢王树平这个中国女孩。用王树平的话来说,就是“我为他的家人做了一顿中国菜,他们都赞不绝口。”

    1992年,瓦洛加又收到王树平邀请前往中国,先后在辽宁武术学院、赵长军武术学院学习。在华的瓦洛加再次受到中国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中国知名武术家、九段大师马振邦先生亲自教他,给他颁发证书,还送了一套武术服给他。

    谈及当时对瓦洛加的印象,王树平提到:高素质、言谈举止优雅、作风绅士、执着刻苦、悟性高。似乎两个年轻人相互欣赏,这份美好的恋情即将水到渠成,但在这时,王树平回绝了瓦洛加的直接表白。

    为什么要拒绝?

    “一是文化,二是国家。”王树平说,“首先那时候我对俄罗斯文化也不是很了解,当瓦洛加说下‘我爱你’这句话,我以为那是仅仅一种友谊的爱,或者感激的爱。”

    因此王树平对此未置可否,这让瓦洛加很是摸不着头脑。但瓦洛加并没有放弃,继续旁敲侧击地表达自己的爱意。

    “当我完全明白这回事时,已经过了好久了,”王树平接着说,“不过明白之后我就对他说了‘不太可能’。”

    王树平现在回忆起原因,一是当时考虑到文化差异,两人也许在共同语言、生活习惯上不同;二是对情感的前途十分谨慎,当时中俄跨国婚姻十分罕见,在王树平亲戚朋友圈问遍也没有找到类似先例;三是王树平比瓦洛加年龄要大9岁,这也不是很符合传统婚姻观念。

    这次回绝对瓦洛加是一次打击,不过他依然没有放弃希望,直到王树平改了主意。

    实际上,对于这么好的一位追求者,王树平也很是纠结,而让她改主意的原因还是家人的支持。

    “而我那时还在纠结,一旦我告诉我父母我要嫁给俄罗斯人,他们会怎么想?”

    王树平说,实际上父母很支持,这让她惊讶又欣慰。

    “我父亲一直投身于中国国防建设,曾与苏联专家共事多年。无论中苏关系如何,他一向认为苏联民众对中国民众是十分友好的。”父亲告诉王树平,去追寻爱情,国家、民族、文化都不是障碍。

    坚定了这份信念,王树平答应了瓦洛加的求婚,1996年,两人在瓦洛加家乡城市正式登记结婚。

    “那时候真算是勇敢的一对了。”瓦洛加和王树平都这么认为。

    国籍曾是一种烦恼

    登记似乎是走出了第一步,还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王树平很快遇上了烦恼的事情。

    1996年结婚当年,为她和瓦洛加登记的俄方办事员找到她谈话。“那位官员劝我,‘你都嫁给我们俄罗斯人了,你就加入俄罗斯国籍吧。’”王树平说,当时一听她就慌了。

    当年王树平已经持有俄罗斯的工作侨居证,“当时我治好了他们城市的副市长的病,那位副市长特别帮忙批准我办理了工作侨居证。但从俄方的角度来说,我不能一辈子以侨居身份生活在俄罗斯。”王树平说,可是加入俄罗斯国籍,在她心里总还有一些担忧。

    一个个问题环绕在王树平脑中:一是觉得放弃了中国国籍是不是显得“不爱祖(籍)国”了,以后“不算中国人”了?二是考虑到家里亲戚,尤其是父母都还生活在中国,以后去中国探亲是不是还要办签证?不方便来往了?

    就这样纠结来去,王树平到1998年还未决定是否入籍。同年,带着这些忧虑,王树平前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求助。

    当时使馆工作人员听了她的情况这样告诉她:第一,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加入俄罗斯国籍可以更好地融入本地社会,是中俄民间交往增强的表现。更可以发挥自身作用,传播优秀中医文化给俄罗斯社会,这对中国还是俄罗斯,都是好事。第二,因为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加入俄罗斯国籍之后自然放弃了中国国籍,赴华探亲肯定要办理签证等手续。但是中国对海外华人群体有特殊的侨务政策,相对于一般外国公民,华人回中国的手续会更加简单方便。

    得到这些回答,王树平放下了心结,于同年办理手续正式加入俄罗斯国籍。

    “入籍之后其实感触颇深。更加融入俄罗斯社会,身边的朋友增多了,也互相了解多了,对我以后在俄罗斯行医也有很大帮助。”王树平这样评价。

    交流是一场生活的长跑

    从轰轰烈烈的爱恋到每天柴米油盐的过日子,王树平与瓦洛加的交流方式也一直受到中俄两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欣赏俄罗斯男人的优点,就是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与素质都很高,他们的礼节、他们的规范是我所敬佩的。”王树平说,这就营造了一种相互理解的家庭环境。

    王树平认为,中俄间的差异实际上会增强双方相互理解的动力,因为夫妻间会主动去寻找跨越沟通鸿沟的方式,甚至比其他类型家庭做得更好。“我们认识的一对中俄夫妇,丈夫是俄罗斯人,在华做生意。他的妻子曾对我说,‘我一个动作,我们家先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王树平举例,在长期的生活中,夫妻双方都会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这在沟通中有所帮助,更有利于解决关于家庭内部的冲突。她举例,“当你很着急,刚要发表一些激烈的言论时候,瓦洛加会听你说。他会用我教他的那句中文‘不要激动’来劝导我,这时的心情会立马舒缓很多。”

    谈到“很多人觉得俄罗斯男人爱喝酒,会引起家庭暴力”这一话题时,瓦洛加要给俄罗斯男人正名。“在任何国家都有好男人、坏男人,在俄罗斯的确有酗酒、家暴的人存在。但绝大部分俄罗斯男性是优雅的,比如我就是个好例证,我很少喝酒,凡事也倡导在谈话中解决。”瓦洛加说。

    王树平补充道,这正是不同文化人群之间交流的良好方式,“我们不会在有分歧时说,‘你们俄罗斯人总是这样’,或者‘你们中国人总是那样’,这一定会出问题。”

    文化应该是包容的,她说,“我从瓦洛加身上学习俄罗斯男人理性、优雅、宽容的作风,瓦洛加从我这里学习中国女人柔性、坚韧、原则的态度。”取两种文化模式的长处,用在同一家庭内部,这是跨国婚姻最好的资源。

    爱情是无国界的幸福彼岸

    “我们昨天还在一起唱歌,《喀秋莎》、《小鹿》那些歌曲拿来一边唱一边跳着。”王树平说,好的心情是自己调出来的,她和丈夫结婚20年来经常给自己找这样的乐趣,“没有想过咱们都老了,不曾想过我们的生活会变淡。”

    这些快乐也带到了家庭双方亲人们那里。

    王树平说,每次回中国家乡探亲,中国的亲戚们就会开玩笑地喊:“‘普京’来啦!”而实际上瓦洛加对此很高兴,这让他理解中国式的幽默与一种含蓄的赞许所带来的乐趣。

    有时,要好的俄罗斯朋友也会与他们开玩笑:“中国队和俄罗斯队在奥运赛场上争夺冠军,你们支持谁?”而面对这样的问题,王树平会说,比赛是友谊的切磋,为他们带来乐趣的竞争,两方都支持。

    对于中俄通婚家庭,吃什么,似乎是个有趣的问题。

    “我问瓦洛加,中国菜好吃吗?他一直说好吃,的确好吃,中国菜口味较重,刺激味蕾,吃起来很香。”王树平说,“但是中国菜也重油,不科学的饮食方式也很多。要问我,我们家里吃中国菜还是吃俄罗斯菜,我会说都不是,我们吃一种‘健康的菜’。”

    作为医生,在王树平的观点中,中俄两种菜系都有优点和缺点,她只会让瓦洛加选择优点的东西。

    “难吃的东西不一定是不好的。俄罗斯人很不喜欢吃苦瓜,而苦瓜在中国食用很广,当瓦洛加知道这个东西健康的时候,他会吃很多。”王树平说。

    由于这一原则,王树平和瓦洛加实际上发明了许多半中半俄的新菜,他们使用中国菜的原料制作俄罗斯沙拉,用俄罗斯式的加工方式制作中国汤料,许多菜肴变得好吃又健康,这让朋友们大加赞赏。

    实际上除了吃之外,王树平和瓦洛加在亲属关系、家务事分配、经济财权、下一代培养等许多方面将中俄文化结合得天衣无缝。20年的婚姻历程至今仍然如当初谈恋爱时那般精彩,这让许多在俄华人称他们为“模范夫妇”。

    很多人向他们请教婚姻持久甜蜜的秘方,而王树平都回答这没有秘方。

    “都是公认的方法,首先得找一个好人。要去了解交往对象的本质,去追寻爱情,而不是其他方面。”王树平说,现在无论中俄,很多人结婚要去看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工资多少,这些在中俄通婚家庭里几乎看不到,“中俄跨国婚姻的家庭基本都是那种纯纯的情感,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只为了真爱。”

    其后,“在良好修养背景下,相互包容、学会倾听、心态乐观,这些是维持婚姻的根本。”王树平认为,而这些又恰恰又都不是中俄通婚家庭的专利,“就像我当年决定嫁给瓦洛加一样,思来想去后发现,其实爱情是无国界的,爱情是不分国籍、民族、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的。爱情是纯真的,找到那份爱,你就找到了幸福的未来。”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