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喀秋莎”在俄罗斯已成为一种符号和象征…
  • 2013-7-29 7:31:13    字数:1233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环球时报
  •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脍炙人口的俄罗斯歌曲《喀秋莎》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曾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喀秋莎”作为一个鼓舞斗志的女性形象,曾是许多战士心中的“恋人”。有一种著名的火箭炮叫“喀秋莎”,在俄罗斯还有专门的“喀秋莎”纪念馆。“喀秋莎”早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名字,她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寄托着人们对和平的期盼。

        歌声大炮同进攻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7月中旬,新编苏联红军近卫军第三师开赴前线。在送别官兵的时候,莫斯科一所工业学校的女学生唱起了《喀秋莎》,歌声让全体官兵眼含热泪。这些战士再也没有回来。在《喀秋莎》的激励和鼓舞下,无数士兵怀着对恋人的思念,奋勇杀敌。二战中,苏联研制出一种新式火箭炮,火力十分凶猛,被战士们昵称为“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与悠扬的歌曲一道,鼓舞士气。当时一位随军记者看到,伴随着“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啸声,苏军战士高唱着《喀秋莎》,好像是“喀秋莎”的歌声在向柏林进攻。

        在一次战斗的间隙,在苏军一个步兵连的战壕里,士兵们突然听到随风飘来的熟悉的歌声:“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原来在对面的阵地上,一伙德军正围着一架留声机欣赏歌曲……战士们愤怒了,为了夺回唱片,8名战士献出了生命。后来,一位军官在被调查时说:“如果我当时看见‘喀秋莎’被一群法西斯豺狼包围着、蹂躏着,我也会这样做!”

        “喀秋莎”来历

        有一种说法是,“喀秋莎”的原型出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叫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娃。“喀秋莎”是叶卡捷琳娜的昵称。喀秋莎因在哈桑湖战役(苏联与日本的军事冲突)中的勇敢表现,而被授予红星奖章。2013年8月11日是哈桑湖战役75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次战役,符拉迪沃斯托克将立一座“喀秋莎”雕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哈桑湖战役期间,诗人伊萨科夫斯基来采访报道。当时正值初夏时节,秀美的自然景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便有了这首描述美丽姑娘站在峻峭的山冈上等候心上人归来的优美歌曲。

        为表彰歌曲《喀秋莎》在战争中起到的重要鼓舞作用,让其作为战争的见证永久地留存下来,1985年夏天,在伊萨科夫斯基的家乡斯摩棱斯克州乌格拉区弗斯霍达村建立了“喀秋莎”歌曲纪念馆(现为伊萨科夫斯基纪念馆),在离此3公里的乌格拉河岸上建了一组象征性的建筑——“喀秋莎河岸”。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为一支歌曲而建造的纪念碑。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