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电子签证将在俄全国范围内实施
  • 2019-7-29 8:37:30    字数:164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来源:i黑马
  • 资料图:访问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中国游客在街头拍照留念。

        俄罗斯计划从2021年1月1日起全部采用电子签证入境。目前电子签证只适用于俄远东地区。今年7月1日起,俄罗斯的欧洲飞地加里宁格勒州也加入此项试点。随后电子签证将在俄全国范围内实施。

      为什么要推广电子签证?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酒店、旅游和体育产业教研室教授叶连娜·詹朱加佐娃(Elena Dzhandzhugazova)说:“这一措施无疑将对入境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018年世界杯期间,俄罗斯就成功进行了简化入境方式的试验。电子护照的采用大大简化了球迷的签证手续,促进了旅客流量增加和电子服务的发展。”

      根据俄总统普京的要求,电子签证将在俄罗斯全境推广。电子签证为一次性的短期签证,有效期不超过16天。同时该签证将是通用性的,签证持有人的入境目的可以是旅游、商务,也可以是人道主义目的或探亲。关于在俄罗斯全境实施电子签证入境和停留的建议,是由今年3月成立的俄国家移民政策实施方案工作小组拟定的。

      电子签证怎样使用?

      目前,外国人仅可持有效期为8天的一次性免费电子签证进入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这种签证可在俄罗斯外交部的专门网站evisa.kdmid.ru上办理。可申请这种电子签证的只有俄罗斯政府批准的18国公民,其中包括中国、印度、伊朗、卡塔尔、朝鲜、阿联酋、日本等。

        不过,不同于前往远东和即将发放的前往加里宁格勒州的电子签证,俄罗斯全国电子签证将是收费的。签证费预计为50美元。此外,未来可能出现多次电子签证。俄政府当前正计划开发可办理电子签证的手机应用软件,以使签证办理更加便捷。未来外国游客可通过该应用提交签证申请并支付相关费用。

      第一阶段开放的电子签证入境点将是目前入境客流的主要过境城市,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索契、喀山。随着其他过境点完成必要设备的安装,开放的入境点数量将会增加。开放办理电子签证的名单上也将增加更多国家。

      俄罗斯旅游署署长扎林娜·多古佐娃(Zarina Doguzova)此前表示:“实行电子签证后,俄罗斯将成为世界上签证制度最自由的国家之一。国际实践表明,签证制度的自由化平均可使入境旅客流量直接增加20%到40%。”

      新举措对旅游业有何影响?

      扎林娜·詹朱加佐娃说,结合对旅游从业者的直接补贴,这一措施将使入境俄罗斯变得更容易,势必将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她说:“电子签证对个人和团体旅游都是利好。我认为,无论西欧、美国,还是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游客流量都会增加。”她还表示,2018年开始实施的游客免税制度也有助于俄罗斯入境旅游业的发展。

      俄总统国家行政学院管理和服务教研室教授加琳娜·捷赫佳尔(Galina Dekhtyar)认为,简化签证制度的影响积极。她说:“推广电子签证是简化外国人入境手续的一种方式,很可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开放经纪人”公司总经理宏观经济顾问谢尔盖·赫斯塔诺夫(Sergey Khestanov)认为,问题不在于签证的类型是电子的还是纸质的,而在于其办理的难易和便利程度。他说:“外国人现在办理俄罗斯签证的过程既繁琐又费时,大大减少了潜在访俄游客的数量。采用电子签证可多少缓解这一问题。”他认为,推广电子签证的效果将取决于办理签证所需文件的简化程度,而不是签证本身改为电子的形式。

      根据俄罗斯旅游经营者协会的数据,采用电子签证可使旅客流量增长20%到25%。增长将主要来自边境地区的周末自由行游客,以及开通了便捷航班的欧洲国家游客。该协会分析认为,电子签证的成本不会成为需求增长的障碍。目前,直接在俄罗斯驻外领事馆办理签证的服务费约为30至35美元,但许多赴俄游客通过签证中心和其他中介机构办理,实际支付的费用更高。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