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对外资前恭后倨或“过河拆桥”?
  • 2016-8-16 19:01:45    字数:2331    中俄资讯网财经评论    作者 孔志国
  •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中俄资讯网注:  本文作者孔志国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

        说普京是英国石油服软的全部原因、根本原因什么的,多少都显得勉强。理由很简单,举国家之力拐弯抹角“逼退”野心勃勃的石油企业的“觊觎”,绝对谈不上孤例。

        1995年到2007年间担任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的约翰·布朗,无疑是一位“长袖善购”的商业领袖。起自1997年的全球石油并购大戏,便是由他而始。英国石油公司276亿美元收购阿莫科、320亿美元收购阿科,都是其得意之笔。当然,这份名单还可以拉得更长:德国维巴、英国伯马-嘉士多、俄罗斯秋明石油公司,等等。

        但是,少有人注意到,布朗的收购第一仗,其实是在俄罗斯开打的。

        199711月,英国石油公司宣布以5.71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俄罗斯西丹科石油公司10%的股份,正是借助西丹科的平台,英国石油顺理成章地与秋明石油公司产生交集,“勾搭成功”。最终,2003年,两家公司以各持50%股份的条件,把秋明石油公司变成了秋明英国石油公司。

        英国石油握手俄罗斯,是一家巨型跨国油企想在世界油气领域拥有更大影响力的励志案例,也是一家企业试图在一个石油资源国家开疆辟土的冒险故事。所以,这个过程不可能只有华丽的数据,纠结、无奈甚至苦痛也是情理之中的剧情。

        拍板收购西丹科的董事会上,布朗不但向大家描绘了英国石油可能在俄罗斯勾勒的美好图景,还向大家表示了隐隐的担忧:“我们应该把它(这场收购)看成一场彻头彻尾的赌博。我们可能会输掉。”

        他没想到的是,此种担忧,没有在英国的“西丹科行动”中应验,却贯穿于大捭大阖的“秋明盛宴”始终。长达3年之久的马拉松谈判以及最后关头英国石油公司对于秋明英国石油公司控股权的放弃,某种程度上表明了英国石油公司的被动地位。所以,虽然签字仪式有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和俄罗斯时任总统普京捧场,秋明石油公司亦改旗易帜为秋明英国石油公司,可是,对英国石油公司而言,“秋明盛宴”更像浮华的表演:它投进去逾百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换取的却只是一家俄罗斯公司不确定的、名义上的“平分秋色”的话语权。签字仪式上,普京直白地告诉布朗,英国石油在秋明英国石油公司控股的原有想法“不现实”,眼下采取的二一添作五的做法也不可取。

        结果可以想象,即使秋明英国石油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两家股东针对五五分成理解的分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争论,之后从未平息。以至于,20127月,当俄罗斯的头牌国企俄罗斯石油公司以166.5亿美元现金和公司12.84%的股份的邀约收购英国石油公司持有的秋明英国石油公司50%的股份时,英国石油公司“欣然应允”,更“慷慨”出资48.7亿美元另外购买了俄罗斯石油公司5.66%的国有股份。自此,秋明石油公司成为一家彻头彻尾的俄罗斯公司,而英国石油公司在俄罗斯,最终回归十几年前于西丹科扮演过的“听吆喝”角色。如果不自欺欺人,布朗说的“赌博”一语成谶。中俄资讯网财经评论 作者 孔志国。

        许多人把英国石油公司的“俄罗斯篇章”归咎于俄罗斯的强权政治。的确,那位主张油气是俄罗斯关键经济资源,必须得到国家保护或者直接由国家控制的叫普京的圣彼得堡矿业学院的博士,后来成为俄罗斯的政治强人,至少是英国石油俄罗斯棋局不断变化的原因之一。只是,说他是英国石油服软的全部原因、根本原因什么的,多少都显得勉强。理由很简单,举国家之力拐弯抹角“逼退”野心勃勃的石油企业的“觊觎”,绝对谈不上孤例。

        首先,在和俄罗斯差不多的“弱法治”国家,类似事件层出不穷。如委内瑞拉对外资油企的前恭后倨或“过河拆桥”,即先借国外资本、技术发展壮大本国石油业,继而俟时机成熟统统收归国家控制的做法。

        此外,不唯“弱法治”国家如此,在法治发达的西方强国,相仿的桥段亦不少见。2005年,中海油参与竞购优尼科,倘若不是美国众议院先以33392的投票动议,要求美国政府中止这一收购计划,紧接着以39815的更夸张票决,要求美国政府对收购本身进行调查,中海油185亿美元全现金报价终败于雪佛龙18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报价的结果,基本不可能发生。更早些,2000年,法国政府对道达尔和埃尔夫两家世界知名油企合并的支持与推动,与其不愿意看到荷兰壳牌、英国石油、美国埃克森美孚等“外国”石油巨头左右法国石油业也有很大的关系。

        可见,能源,在世俗的政治面前,永远是配角,是铁律,而非特例,才是英国石油失意俄罗斯的主因。这,和政体无关,和国家颜色亦无关。  中俄资讯网财经评论 作者 孔志国。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