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媒体:中俄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 2017-3-18 11:20:04    字数:1804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资料图:活动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俄罗斯中央银行日前在北京设立了首个海外代表处,俄媒广泛关注报道,称此举意味着中俄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俄联邦中央银行副行长德米特里·斯科别尔金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出席了俄央行北京代表处成立仪式。  斯科别尔金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符合我们两国面临的任务,反映了两国关系的战略性质。我们之间的对话旨在构建有效的相互协作并将长期持续。近些年我们的相互协作成功迈入新水平。我们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几乎在所有方面确定了多年的合作方向。这非常及时并将提升金融领域双边合作的潜力。”斯科别尔金还说:“代表处将作为经营办事处,负责解决双边合作的问题。这是负责维护进入中国市场的俄银行和金融机构利益、并使俄变得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更具吸引力的工具。”

        俄央行副行长同时宣布,俄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将签署黄金交易所交易谅解备忘录。他表示,“中方确认近期有意签署这种文件。目前关于该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实际上已起草完毕,很快我们将进入落实阶段,最近就将签署相关文件。”

        中俄资讯网了解到,俄罗斯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之间关于在京开设代表处的协议签署于2016年6月21日。根据文件,俄央行在华分支机构将与中国央行和各部委展开合作、推动双边协议的执行、接待并为各类代表团成员以及俄央行在华人员服务。

        中俄资讯网援引《俄罗斯报》3月17日报道,俄罗斯银行(即俄央行)完成了为发行人民币债券创造条件的工作。这意味着,俄罗斯将能吸引亚洲资金,以此弥补因制裁而在西方资本市场受到的融资限制。

        中国最大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3月22日将在莫斯科开设人民币清算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俄罗斯人民币业务消算行。

        3月16日,俄罗斯银行副行长德米特里·斯科别尔金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俄央行在北京开设的境外首家代表处成立仪式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中国是俄罗斯主要贸易伙伴,清算中心的设立一方面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在俄经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开辟人民币进入俄罗斯的渠道,中国投资者可利用该渠道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俄联邦贷款债券(OFZ)。

        工商银行莫斯科分行将成为首家在俄获得证券业务牌照的中资银行——中国投资者将可通过该行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俄联邦贷款债券。

        俄罗斯财政部2015年就提出了首次发行规模相当于10亿美元的人民币计价国债的计划。

        中国投资者对俄债券的需求是有保障的。俄财政部最近一次发行的欧元债券收益率为3.99%,而卢布计价的联邦贷款债券收益率为8%-8.5%。人民币计价的联邦贷款债券收益率将介于两者之间,而现在中国债券的收益率为2.6%-2.7%。由此可见,俄罗斯债券的竞争力显著。但中国目前正在对抗资本外流,因此该国投资者需要获得购买境外债券的许可。中国领导层已表示原则上支持本国投资者购买俄罗斯债券,但还需就具体投资额度达成协议。

        此外,斯科别尔金还表示,俄中即将完成签署黄金交易所交易谅解备忘录的筹备工作。拥有世界上最大黄金外汇储备的中国人民银行重申对来自俄方的黄金供应感兴趣。去年,俄罗斯黄金在上海交易所通过认证。

        俄央行副行长指出,如今双方正磋商备忘录细节,同时研究落实文件的机制。俄罗斯银行在北京开办的代表处是外国央行在华设立的第8家代表处。该机构旨在进一步推动近来势头迅猛的俄中金融领域合作的发展,扩大本币结算规模(现在超过80%的双边贸易是以美元结算的)。

        中俄资讯网了解到,俄资银行已在华设立了8家代表处和1家分行,64家俄资银行在中资银行有同业往来账户。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