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人民币原油期货合约居全球第三 或改变全球原油市场
  • 2020-6-12 10:26:22    字数:1785    中俄资讯网综合报道    
  •     中俄资讯网综合报道: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月进口原油为1130万桶/日,创下月度纪录新高,更较2019年同期增加19%,据行业媒体OilX在6月4日提供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中国买家从沙特的原油进口量猛增了80万桶/日,而伊拉克的进口量也增加了40万桶/日。

        这主要是因为全球油市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价格暴跌及3月至4月俄罗斯与沙特油市价格战以及后续原油价格崩跌,另外,由于人民币原油期货的利差和中国炼油厂复工后产能的增加,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从4月起跃升13%,而非中国市场实际需求大幅提升。

        中俄资讯网根据俄媒RT援引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在6月3日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6月末,中国的原油需求将恢复到每天1300万桶,比第一季度增长16.3%。据路透专栏作家克莱德·罗素的猜测分析称,借助低油价的优势,中国国有和民营买家在第一季度中储存的战略和商业原油库存补给率翻了一番,安伍德麦肯兹发表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原油库存可能将大幅增加达到11.5亿桶,而根据《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规模。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油价上升,中国买家目前可能略为缩减用于战略及商用储备的采购,但随着美国原油在亚洲市场重拾竞争力,中国买家或许会增加采购数量。

        不仅于此,路透社在数周前称,人民币原油期货在国际上的存在感不断上升,很有可能会先从俄罗斯及伊朗等产油国开始实施。而伊朗为防止失去国外客户,也早已经把2000多万桶原油提前储存在中国大连的保税仓库中,至此,意味着原油货币新星石油人民币正在悄然升起。

        目前,在上海交易的人民币原油期货合约已经成为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最重要的,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深入,尤其是原油人民币体系的成形,这将逐渐替代部分亚洲市场或削弱石油美元的市场份额。

        据路透社称,人民币原油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6%,比如,在推出的头一年,其表现已好于以美元计价的布伦特原油,后者在1988年首次推出那年从占主导地位的WTI手中才占得3.1%的份额,而人民币原油期货仅用了很短时间就迅速跻身世界原油交易所前三之列,最新的成交量更是迪拜的49倍,该外媒更是直言不讳的称,不论是俄罗斯还是迪拜,此前对石油美元发起的挑战都失败了,但中国成功做到了迄今为止别人徒劳尝试的事情。

        对此,摩根大通期货首席执行官Rochelle Wei进一步表示,随着中国继续开放期货市场并推出新品种,将会有更多海外投资者加入,据上期所消息显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经在6月10日发布了低硫燃料油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低硫燃料油期货合约的推出,将更好地满足产业链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并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而接下去,按盛宝银行的最新预测,目前,许多产油国已非常乐意以人民币的形式进行交易结算,由于中国维持了人民币的高价值。根据上期所二周前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人民币期货合约总开户数突破10万,其中境外客户达56个同比增长120%,日均交易量占比约15%,查询美国期货业协会2019年的统计也印证这个结论,人民币原油期货合约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

        另据路透社称,中国一家石油巨头也已签署了首笔以人民币计价的中东原油进口协议,并且计划签署更多此类合约,这意味着,石油人民币还可以为产油国在进行石油交易时再提供一个石油货币的选择,如果沙特也决定以人民币而不是美元出售石油给中国市场,那么这种情况将会改变全球的原油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稳健地推进更大范围的金融市场开放,使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使用的国际货币越来越接近,这也意味着进口原油的溢价情况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更代表着将有更多投资涌入中国经济。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