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欧班列成为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黄金通道
  • 2018-9-17 10:39:01    字数:1518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来源:经济日报
  •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2017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2011年至2016年前6年开行数量总和;今年以来,仅上半年就已开行2490列,同比增长69%,已实现返程班列比例的稳步提升;2017年返程班列同比增长123%,占去程的53%,2018年上半年返程班列又同比增长100%,占去程的69%。

      短短6年,经历从无到有,被誉为丝路“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正驶入稳定发展新阶段。

      在中欧班列发展初期,曾遭遇过不少质疑:离开补贴后的班列能否正常运行?如何有效解决返程空载问题?对此,一组数字或许可以作出回答。自2011年重庆—杜伊斯堡首班列车成功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规模数量更呈现井喷式增长,班列从国内48座城市开行,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座城市。2011年至2016年,中欧班列实现从17列到1702列的跨越;2017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超过2011年至2016年前6年开行数量总和;今年以来,仅上半年就已开行2490列,同比增长69%,尤其是返程班列比例稳步提升;2017年返程班列同比增长123%,占去程的53%,2018年上半年返程班列又同比增长100%,占去程的69%。

      满载连接中欧两端的货物与希望,这趟横跨欧亚大陆的丝路快车持续前行,不仅见证了中欧间贸易的互联互通,也有力地说明,依靠市场的力量,中欧班列有能力实现平稳运行,成为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发展的“火车头”。

      “火车头”的作用首先体现在贸易的互联互通上。伴随“一带一路”建设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中欧班列俨然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道流动着的贸易风景线。从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到餐桌上的异域风味,从木材、整车到服装鞋帽、日用百货,货物品类日益丰富,贸易规模逐渐扩大,中欧班列架起的桥梁不仅连通着中欧间的贸易企业,也惠及了相关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

      联通亚欧大陆,中欧班列还为相关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从国内来看,部分衰退的货运体系被再次激活,内陆城市的外向型发展找到了新的出口;班列所经之处,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正拔地而起,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惠及当地民众。事实证明,串联起欧亚交通运输干线的中欧班列,正发挥着越来越强的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

      同时,中欧班列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相关建设的实际参与者和推动者。一方面,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为中欧之间的物流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通道,弥补了海运时间长和空运费用高的不足,成为拉动我国与欧洲各国经济共同提升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物流组织的新模式,班列途经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日趋密切,依托“一站式”服务、“一体化”通关、“全过程”监管的高效服务等实践,中欧班列不仅大大节省了跨国物流成本,也提升了相关各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欧班列还将在国际铁路合作机制创建、国内企业合作平台搭建、运输保障体系框架构建、全程物流服务体系建立、通关便利化水平、国际联运创新发展、运行安全保障、品牌效应等方面贡献智慧与力量。中欧班列的运营,本身就是新运输模式、新技术手段及物流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以多式联运为例,中欧班列纵深发展正在尝试突破原有的运输和贸易限制,成为我国创新物流发展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借助“一带一路”东风,承载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理念,中欧班列必将创出合作共享的国际品牌、成为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