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商务部印发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
  • 2020-4-8 11:04:51    字数:2047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中俄资讯网注:近日,商务部印发《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作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11条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应对疫情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利用中欧班列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因地制宜,确保中欧班列运力优先用于保障产业链出现脱节的生产企业尽快恢复供应和订单生产、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恢复进出口业务。

        二是发挥好中欧班列出口通道作用
        通过中欧班列向欧洲出口抗击疫情所需的医疗、生产物资及生活必需品,保障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三是利用中欧班列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鼓励中欧班列运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有意愿的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商业合作。在具备条件的综合保税区内,集成质量检测、保税仓储、理货分拨、拣货打包和拼箱服务。

        四是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中欧班列运输通关便利化政策
        强化各地商务和海关部门的横向协作,共同做好企业引导和政策宣介工作,充分利用全国通关一体化、中欧班列舱单归并等便利化举措,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业务发展,提升运行效率和通关便利化水平。

        五是鼓励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欧班列有关制度创新成果
        在具备条件的中欧班列节点城市,鼓励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的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等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因地制宜落地实施,不断巩固强化成果运用,提升中欧班列运输效能和作业效率。

        六是提升中欧班列平台公司国际化运营水平,研究推动以中欧班列为核心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服务网络
        以市场化为原则,鼓励有实力的中欧班列平台公司或相关物流企业同沿线国家海外仓、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及商贸物流园区对接合作;探讨以参股、并购等形式参与沿线国家铁路枢纽场站和港口运营,提升境外物流节点的联运、转运和集散能力,拓展和完善境外物流网络建设。

        七是支持中欧班列冷链物流业务发展
        支持已具备冷藏冷冻仓库、冷藏车厢维护设施等条件的中欧班列场站同当地城市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相互衔接,支持企业利用中欧班列进口肉类、蔬菜、水果和奶制品,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省市投送,满足各地居民消费需求。

        八是保障外资企业同等适用中欧班列各项支持政策
        指导外资企业用足用好中欧班列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做到内外资企业同等对待、一视同仁。支持跨国公司利用中欧班列物流网络,降低疫情对其供应链和产业链影响,稳定外资企业信心。

        九是做好中欧班列沿线国家限制措施预警磋商工作
        将加大对驻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工作力度,及时搜集和发布各国应对疫情出台的限制性措施,充分发挥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作用,反映中资企业在贸易物流业务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同相关国家主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敦促各国尊重世界卫生组织权威和专业意见,反对有关国家(地区)过度反应和施加不必要的贸易限制,及时解决影响中欧班列运营的实际问题,做好协调服务。

        十是加强中欧班列自身疫情防控
        将承担中欧班列运营任务的平台公司、物流企业纳入防护物资保障范围,优先配备口罩、消毒液、防护手套、护目镜等必要的防护物资;推广“无接触”方式办理业务,严格防疫消杀,保障中欧班列安全顺畅运营。

        十一是利用中欧班列服务武汉复工复产
        利用中欧班列铁路运输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优势,培育武汉作为节点城市的发展潜力,优先保障运输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光电产品、化工原料等重点行业物资,推动恢复企业既有供应链和产业链,带动武汉市外贸早日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也为湖北省后续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通知》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将中欧班列自身优势与当前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相结合,将当前应对疫情临时性举措和长远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