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的北极战略:地缘考量、经略未来、大国复兴、抢占先机
  • 2013-10-15 9:03:45    字数:4065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科技日报
  • 资料图:俄罗斯潜艇在北极活动

        俄罗斯重返北极 争端将    □ 马灿 李宗源

        在前苏联解体的22年后,俄罗斯的身影又再一次出现在了北极地区,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此次被俄国防部副部长阿尔卡季·巴欣称为“重返北极”的这一系列举动的目的是什么?俄罗斯有着怎样的战略考虑?对未来北极局势有何影响?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近来,俄罗斯在北极动作频频,继北方舰队派出由“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作为旗舰、大型登陆舰和核动力破冰船组成的大规模海军舰艇编队巡航北极并进行火炮和防空导弹发射后,俄总统普京又在与国防部举行的视频会议上宣布:俄罗斯将重建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上的军事基地。对于北极,普京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俄罗斯的战略储备。

        地缘考量,谋取战略要地

        北极地区指以北极点为中心、北极圈以内的地区,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在地缘上具有攻防兼备的重要战略意义。在冷战时期,由于北极是美苏两大阵营直线距离最短的地区,双方为了确保对对方的军事威慑和核摧毁能力而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陆基导弹,使得北极地区成为了美苏战略核武器的前沿部署基地。而北极地区的电离层扰动频繁,时常引起磁场紊乱和通讯中断,导致雷达系统对战略导弹的探测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北极同时也是一道用于防卫的天然屏障。此外,北极厚达数米的冰层也为核潜艇隐蔽出击提供了保护,卫星和反潜机难以透过冰盖探测潜艇的行踪,而冰层之间由于挤压和水的冲刷产生的噪音使舰艇的声纳装置受到干扰,猎潜艇也因为冰盖的阻隔难以发挥作用,因而这里成了安全、理想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场,一旦战争需要,潜伏在北冰洋的核潜艇就能突破冰层发射战略导弹突袭敌方目标。

        出于遏制的目的,美国针对俄罗斯的战略导弹力量实施了陆地、海上、空中、太空四位一体的严密监视,并通过加紧在北冰洋沿岸、阿拉斯加和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方式压缩俄罗斯的战略打击空间、限制其战略打击能力。因此,一旦俄罗斯重返北极并实现在北极的常态化军事存在,就可以将核威慑的主阵地由陆地转向海洋,从而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重重包围,提升战略威慑能力,打破被动局面。

        此外,对国际政治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均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控制了北极就相当于控制了全球战略制高点,此次将要修建军事基地的新西伯利亚群岛位于北冰洋的拉普捷夫海和东西伯利亚海两块海域的交汇处,基地一旦建成,将成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最大的前沿基地和补给阵地,为俄军未来在北极地区的常态化军事存在提供有力支撑。

        经略未来,争夺北极资源

        除了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和重要的军事意义,北极地区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使得其价值在全球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尤为凸显。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最新评估报告,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和未开发天然气储量的30%,可谓是“第二个中东”,而此次巡航的拉普捷夫海域下面就蕴藏有4.2亿吨原油和9130亿立方米天然气。除了石油天然气,北极地区还拥有充足的煤炭资源,总储量高达1万亿吨,这在未来世界的能源格局中将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北极海域常年冰封带来的恶劣航行环境在过去却限制了对这片海域资源的开发,因而北极这块拥有着巨大资源潜能的地区却长期以来被冠以“无主之地”的头衔。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和俄罗斯宏大的破冰船建造计划的实施,北极将成为“有主之地”。根据俄罗斯联邦国营企业“核动力舰队”公司与圣彼得堡波罗的海造船厂的合同,世界上吨位最大、动力最强劲的核动力破冰船将于2013年11月动工建造,完工后它将在北极航道和公海执行破冰任务,打开冰封通路引导大吨位船只航行。

        北极航道是连接亚洲、欧洲、北美大陆的捷径和货物运输的最短航道。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冰层变薄,冰封面积减少,使得北极航道的适航期比过去逐步延长。目前北极航道每年大约有5个月的适航期,根据相关模型预测,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2030年之前就会出现夏季无冰的通航条件,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轴心航线将会形成。与巴拿马运河相比,北极航道会使北美东海岸与亚洲之间的航程缩短6500公里,而从摩尔曼斯克到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走北极航道比绕道苏伊士运河要近13700多公里。届时的北极航道将会成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那样的海上交通枢纽,影响整个国际航运格局,而北极的丰富资源也将会因为海上航道而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构成以俄罗斯、北美、西欧、东亚为核心的北极经济圈,深刻改变世界贸易、经济、资源和地缘政治格局。

        但是没有海军军舰的常驻,对领土的要求就无从谈起,对此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维克托·奇尔科夫海军上将指出,派出海军舰队巡航北极旨在“恢复俄海军在世界海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区域的定期存在”。他同时指出,俄国防部将全面实施在北极地区长期军事存在的任务,目的是为了确保俄罗斯接近该地区资源和空间的合法权限。

        大国复兴,拓展国家利益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雄踞欧亚大陆中心腹地的苏联一夜之间收缩到了更为内陆化的欧亚大陆一角。白俄罗斯、乌克兰的独立以及从东欧撤军,使俄罗斯丧失了2000多公里的战略防御纵深,赖以同西方对抗的“地缘政治缓冲区”不复存在,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迅速投入西方怀抱又使俄罗斯失去了保障南部边境安全的战略屏障。

        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进一步恶化。2004年3月,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加入北约,与北约老牌成员国土耳其一道形成了在黑海方向对俄罗斯的战略合围。更为严峻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步步紧逼,一轮又一轮的北约东扩使得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遭到空前压缩,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对欧洲和世界安全事务的影响,国家安全遭到巨大威胁。

        然而,随着俄罗斯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国力日渐复苏,解体以后失去的超级大国意识开始觉醒,争夺北冰洋、扩大生存空间、寻求战略纵深和争取更大的回旋余地成为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及回应北约东扩的重要途径。为此,2004年,俄罗斯安全委员会主席尼古拉·帕特鲁舍夫成立了北极特别委员会。2008年9月,俄罗斯政府又制定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将国家北极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并要求在2010年前通过法律来巩固俄联邦大陆架在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外部边界——这不仅仅是俄罗斯国内第一份,也是世界上第一份关于北极的国家战略。此后的2009年,俄罗斯又通过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指出要把北极建成俄罗斯的战略能源基地,并把北极地区划归给军事背景浓厚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管辖。

        除了制定政策基础,俄罗斯也加紧了在北极的排兵布阵,从2007年起,俄罗斯军方在北极实施了多场军事演习并恢复已经停止了15年的战略轰炸机北极巡航。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又宣布将依托陆军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空降兵部队组建北极作战旅,担负北极地区的快速反应任务、执行作战行动,为俄罗斯的“重返北极”提供军事支撑。

        通过重返北极地区,俄罗斯可以弥补因北约东扩而造成的战略空间压缩,同时通过控制北冰洋,可以进而控制世界经济新走廊、掌握世界经济新命脉、拓展国家利益,在军事上可以达成从两个方向对欧美构成威慑的效果。

        抢占先机,直面严峻局势

        近年来,北冰洋沿岸国家大幅提高北极战略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除了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国家也相继宣称对邻近的北极部分地区拥有主权,并且军事动作频频。除了北极八国,中国、印度、韩国、巴西等与北极并不接壤的国家也纷纷开始介入北极事务、提出各自主张,这让俄罗斯感到空前的压力。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彰显对北极的主权。

        对于此次派出大型舰队巡航北极,俄罗斯前海军副司令、海军上将伊戈尔·卡萨托诺夫认为,此次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俄罗斯有能力捍卫其在北极地区的利益。与此同时,俄罗斯另一艘同级别军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正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造,完工后也将加入这一行动。届时两艘俄罗斯海军最现代化、最强大的军舰将能有力确保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存在,抢占北极先机。

        “重返北极”计划的下一阶段是修复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和新地岛上的基础设施并部署战略空军和开展国防部研究考察工作,俄罗斯重返北极的步伐不会放缓。

        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此次重返北极势必将引起北冰洋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应,围绕北极的争端有愈演愈烈之势,北极或将再度“升温”。

        (作者单位:湖南吉首大学) 愈演愈烈之势,北极或将再度“升温”。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