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向东转受到亚洲欢迎:务实选择“亚洲主义”
  • 2019-7-23 9:57:41    字数:1791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编译报道:关于俄罗斯向东转——来自西方的观点(作者德国法兰克福和平问题研究所学术组组长和执委会委员汉斯-约阿希姆·斯潘格)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在俄罗斯看来,向东转——准确地说是开辟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洲市场——再自然不过.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驱动力。如今,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中国,以期寻找新的销售市场。俄罗斯在这方面依旧有很大的潜力挖掘自身机遇。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在内的毗邻东方地区将随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这首先涉及俄在当地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开采这些资源的前提自然是要有地理上相距不远的消费者。

        俄务实选择“亚洲主义”

        尽管俄罗斯在更大程度上是大陆性国家,但它也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虽然俄罗斯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要比其西部海岸宽得多,但它过去显然把重心放在了国家西部,令乌拉尔以东地区的发展被远远甩在后面。

        如果说俄罗斯的“欧洲主义”围绕的始终是身份问题,那么俄罗斯的“亚洲主义”则是一个务实的选择。目前,中俄对相互尊重的状况,至少是公正平等的表象感到满意——就像莫斯科抱怨的那样,这正是它在西方所缺少的。

        然而,俄罗斯向东转有时也会导致过高的、带有显著“地缘政治”意味的期待。这里固然有必须协同中国制衡美国的务实考量,但也有不那么务实的欧亚主义思想。这种思想或是把控制欧亚大陆的“心脏”看作获得全球主导权的钥匙,或是催生了文明例外和特殊道路论。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乌克兰危机使向东转具有某种紧迫性,因为俄罗斯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一方面,在亚洲包括中国寻求避难显然是一种防御手段,旨在对抗西方在国际上孤立俄罗斯的企图,缓解西方制裁带来的不利经济影响。但另一方面,此举又超出了上述担忧的范畴,符合俄罗斯细化多极国际秩序内容来终结美国霸权和“美国领导的西方中心”国际秩序的目标。

        中国能提供难得机遇

        中国无疑能在经济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战略上,中国也是不可替代的——至少当确保自身安全不受西方威胁在莫斯科议事日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时候是这样。

        毫无疑问,俄罗斯向东转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莫斯科与布鲁塞尔的“战略合作”永远停留在口头的同时,它与北京的“战略合作”的确催生了互惠关系。

        中国持续扩大在中亚的存在。但俄中关系的“战略性”使得彼此的担忧得到了合理的控制。此外,两国在中亚有共同利益:维护当地政治稳定。这样的融合可能最终导致俄中在中亚建立“共管机制”:俄罗斯将担保地区安全,中国将扮演最大经济玩家。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俄成东西方之间桥梁

        相较于同中国、印度、越南这三个亚洲大国的关系,俄罗斯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问题更多,它在这些国家的存在许多时候可以忽略不计。日韩是俄经济伙伴,但这丝毫不会减少它们在西方阵营的存在。伊朗是个特例,因为一方面,俄罗斯是伊核协议的参与者,另一方面,俄罗斯是支持叙利亚现政府联盟的一员,这个联盟虽然令其不舒服,但却至关重要。而在几乎所有其他亚洲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俄罗斯的分量一直很轻。  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木材等自然资源及靠近亚洲国家的地理位置,无疑是俄罗斯最显著的资产和竞争优势。但需要对交通运输进行相当多的投资。

        俄罗斯正在成为蓬勃发展的东西方两极,即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桥粱。这是沿着穿越俄罗斯的陆上线路和北方航道打造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和动机。

        从身份属性的角度看,俄罗斯无论如何不会被看成亚洲国家。但从保持政治平衡的角度看,亚洲欢迎俄罗斯的到来——至少在针对美国的政策中多一个制衡因素总是好事。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