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核能项目战略意义超过军工合作——涉及敏感领 彰显战略信任 体现背靠背关系
  • 2021-5-20 13:36:25    字数:1734    中俄资讯网综合报道    
  •   中俄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战略意义甚至超过军工合作

        核能是一个需要战略信任的合作领域。中俄核能合作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专家们认为,周三的事件表明中俄之间的合作与时俱进,并不断取得新成果。

        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表示,核能一般来讲是比较敏感的领域,中俄元首共同见证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一方面体现两国在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水平上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彰显中俄关系是由政治引领,尤其是高层领导人引领,这使中俄关系始终朝着一个正确方向前行。

        “在西方加强对中俄打压的背景下,中俄双方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甚至超过军工合作。”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杨进表示,中国与一些西方国家也有核能领域的合作,但这些合作是以商业目的为核心,而且其中一些项目或多或少会受到西方国家政党轮替、政权变动影响。但中俄不一样,两国的政治互信和双方国内政治的稳定性都使得中俄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很有延续性,这是中俄核能合作相比与其他西方国家合作最大的一个区别。

        杨进表示,中俄在核能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比西方差,甚至在某些领域更领先,作为两个核大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在核能领域的合作不仅能造福中俄两国,还可以造福世界。要知道,如今国际热点、敏感问题中,比如核不扩散问题、伊核问题等,其解决都涉及核能的和平利用。

        俄列格努姆通讯社19日援引俄“Univer资本”公司专家亚历山德罗夫的话说,周三的活动具有里程碑式政治意义,此外,中国核电建设市场为世界最大、最有前途,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使俄中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两个巨人背靠背”

        新加坡《海峡时报》19日分析说,在美国不断升级的制裁和限制下,中俄在民用核技术方面的合作进一步证实两国正在向彼此靠拢。高新技术一直是重点产业,面对美国不断增加的技术和贸易限制,中国可以用俄罗斯的技术取代美国的一些技术。

        “俄罗斯正在中国启动一个真正的重大项目。”俄《观点报》19日称,俄能源与金融研究基金会专家康德拉季耶夫认为,鉴于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提出的气候目标计划,中国未来将大力发展核电,因此,未来中国将是核电发展的中心。虽然此前中国使用许多美国核电技术,但在中美关系恶化背景下,俄罗斯作为中国战略合作伙伴进入中国核电市场前景良好。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说,这次在中国启动4台由俄罗斯技术驱动的机组,对俄罗斯核能技术出口是个利好。2020年,尽管核电仅占中国装机容量的2%左右,发电量却占约5%,对比风能和太阳能,输出稳定的优势明显。不过,由于对选址要求苛刻,中国国内建造的核反应堆很容易触及天花板。

        德国新闻台评论称,对俄罗斯来说,与中国合作可以打开中国大市场,通过中国项目把俄罗斯技术带到世界各地。而对中国而言,加强与俄罗斯的核能合作,可以减少美国对华技术“脱钩”带来的影响。

        德国《资本》杂志称,就在几周前,捷克将莫斯科排除在建造核电站的合同外,这是俄罗斯核电出口的重大挫折。所以,与中国的合作是俄罗斯的胜利。核电技术是俄罗斯出口经济的热点之一,对莫斯科而言,它已成为地缘战略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晓平认为,两国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合作,体现了俄罗斯对中国相对较高的技术开放度,现在是俄罗斯跟中国“两个巨人背靠背”。两国在核燃料供应方面也存在广阔合作前景,目前中国有不少还是靠法国、英国供应,容易被卡脖子。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