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蓄意抹黑中俄 暴露“民主导师”的伪善(俄罗斯政治观察家文章)
  • 2020-7-1 12:17:43    字数:2247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校阅:邓悦青
  • 美国式民主 穿帮的谎言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 俄罗斯政治观察家安德烈·卡拉钦斯基):目前,美国以“黑人的命也重要”为口号的反种族主义运动已不再只是和平示威,还催生了骚乱和暴动。40个城市实行宵禁,约1万人被捕,20多人在暴乱中丧生。尽管全世界对这种局势都震惊不已,但美国政客们表示,这些骚乱是美国社会成功的证据,任何人都无权批评美国政府和示威者的行动。

          颠倒黑白蓄意抹黑中俄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中国利用乔治·弗洛伊德之死谋取政治利益的企图必将失败。北京在任何时候都残酷无情地强行推广共产主义。而美国在艰难时期仍保障自由。”

          这该如何理解?这些见风使舵的话背后的意义是什么?难道纵容街头暴力、抢劫商店是保障自由?那些遭受这种“自由”之苦的美国人对此有何看法?是否有实例证明中国将共产主义强加于其他国家?

          相反,世界上只有一位“伟大的导师”,这就是美国。恰恰是美国在指导中国,指导中国警方该如何对待香港示威者。而且,美国政客不仅发表意见,还要立法干涉。

          例如,美国经常指责中国侵犯少数民族的人权和宗教信仰。结果通过了一项专门的法案,对中国一些官员和企业实施制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蓄意抹黑中方反恐和去极端化举措,只会进一步暴露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只会让中国人民进一步看清其伪善面目和险恶用心”。

          俄罗斯外交部称,关于美国国内大规模抗议活动的局势是华盛顿奉行双重标准的最鲜明体现。俄外交部强调,美国政府数十年来对别国如何应对骚乱指手画脚,其实质是煽动别国内部冲突。

          俄外交部给出的例证包括“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和乌克兰政变。

          俄外交部表示:“按美国剧本引爆革命,推翻合法政府。在如今美国国内形势映衬之下,上述要求显得何等荒谬。国民警卫队企图武力镇压集会活动,动用特种装备和催泪弹。装甲车也出动了。有人员伤亡,逾9000人被捕。美国总统威胁要调兵,让军队进入被示威者占据的城市。”

          谋划“颜色革命”的幕后主使

          有人开玩笑说:新冠病毒大流行把美国的颜色革命专家留在国内,所以他们在本国领土上操练。的确,美国政府一直将“颜色革命”称为民众自发的运动。但不知为何,这些运动总是促使“亲美政治家”上台掌权。

          美国记者兼评论家韦恩·马德森写道:“约翰·克里声称,美国并未在全世界支持为数众多的‘颜色革命’。不妨给这位前国务卿先生寄一包64色彩色铅笔——自从米洛舍维奇被推翻后,华盛顿为每次革命都准备了一支彩色铅笔。”

          马德森指出,约翰·克里曾参与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工作,并于2009年至2013年担任该委员会主席,应该对美国煽动颜色革命的政策比其他任何人更了解。马德森列出在美国的参与和支持下发生政变的国家: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乌克兰的“橙色革命”、黎巴嫩的“雪松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以及南斯拉夫、科威特、利比亚、缅甸和伊朗等国的政变。美国在摩尔多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白俄罗斯也策划了“颜色革命”,但失败了。

          “人权卫士”应该自我反省

          当德国人提醒美国人说,美国监听盟国领导人默克尔总理和为此找借口制裁中国的做法不太好时,美国前驻德国大使理查德·格雷内尔勃然大怒。格雷内尔指出,将美国政府的行动与中国的行动混为一谈,是“对帮助确保德国安全的美国军人”和“致力于建立强大西方联盟的美国人”的“侮辱”。格雷内尔强调,事实证明,中美之间“没有道德平等”。

          看起来,美国优先。只不过世界上承认这一点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很多国家时不时地发布关于美国国内侵犯人权情况的报告。

          其中一份报告的起草者解释说:“这份文件就像是我们送给美国政府的一面镜子,以便帮助美国看看本国的人权状况。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担当‘人权卫士’,是否有权力以保护人权为借口运用双重标准,对别国指手画脚,审判和干涉别国内政。”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