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华人华商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国留学生赴俄现状、动机、主要问题和面临的语言障碍及解决对策
  • 2015-1-9 12:08:47    字数:3836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摘要:近年来,我国赴俄留学人员仍保持着20世纪90年代的地域性特征,即留学人员来自于俄毗邻省份边区。文章从中国留学生留俄现状与赴俄动机出发,深入分析了赴俄留学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赴俄留学人员语言障碍问题的对策。

       “中俄两国的教育有着众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中俄联合办学日益受到两国政府的重视,中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办学方面已经初见成效。”[1]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已成为留学大国,截至目前,以留学为目的的出国人数已接近两百万,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30%的比例稳步增长,但赴俄留学人员存在的语言障碍、授课问题等诸多环节严重影响了中俄高教的合作。本文拟在分析赴俄现状及动机的基础上,查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便促进中俄教育领域的互补,开拓共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中国留学生赴俄现状与动机
       (一)中国留学生赴俄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留学生大多选择诸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这一点与俄罗斯出国留学人员大致相同。不得不承认这些科技发达国家不仅在择业、就业方面有着广泛的选择,同时还能够保障居留者较高的生活水平。大多情况下,从这些国家毕业归国并寻求工作机遇的学子,一般都能利用相应的专业技能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为本国较进步的经济生产领域服务,而且这些毕业生大都可以获得较高的管理层地位。
       2009至2010学年,中国在美国留学生数量已达到12.7万多人,占在美留学生总数的18.3%,并成了留学生输出第一大国。相对而言,在俄中国留学生人数仅2万人左右,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要学习新兴科技成果一定要去苏联留学的情况绝不能相提并论。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社会经历了重大变革后,教育改革也趋于不合理化,因此导致教育水平下降,由此也使俄在教育领域知名度降低。但俄罗斯诸如航天科技类的学科科技领域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前列,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二)中国留学生赴俄动机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相对于西方来说,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影响甚微,所以对于去俄罗斯接受高等教育的念头在很多中国人心里根本就不存在。除此以外,由于一些俄罗斯人近年来对外国人恐惧心理而造成的诸多人身攻击问题,也使亚洲地区的留学生对俄罗斯望而却步。何况,学习俄语本身对多数外国人来说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对于中国的青年男女来说,以俄罗斯为留学目的地不但不是首选,甚至还是不得已的选择。甚至有调查表明,俄罗斯文化氛围最浓厚的哈尔滨市学生首先考虑的留学国家一定是北美、欧洲、日韩,而不是最邻近的俄罗斯。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还是有一些固定并逐步增长的对俄罗斯高等教育的需求。除了作为一种外语的俄语本身的魅力外,两国之间的双边经贸合作,如科技、法律等领域人才的常年合作培养也使这一需求不断扩大。俄罗斯高水平科技领域的先进知识也吸引着中国学人的眼球。
       中国人选择留学俄罗斯的另一点原因就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高校的学费便宜很多。一般因专业不同价格在2000多美元到7000美元不等。这一学费的价格是中国众多家庭可以接受的。况且,外国人在俄罗斯大学本科入学不需要任何考试,只是需要在一年预科结束时通过俄语等级考试,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绝对不是难事。因此,这些因素也决定了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选择在俄罗斯接受高等教育。

       二、赴俄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赴俄留学的语言障碍
       俄罗斯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多数没有任何准备就来到俄罗斯学习的中国学生常常不能够掌握必要的俄语知识。调查在莫斯科和远东中国学生较多的地方展开,对200名不同年级的中国留学生取证。结果只有9%的人对自己掌握的俄语持良好态度,6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仅可以用俄语勉强解释明白事情。更不可思议的是,受访者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愿意继续接受俄高等教育。相应的调查在俄罗斯各地也做过,而结果都不尽人意[2]。
       还有人认为,只要是在俄罗斯大学里教授的俄语都要比外国教得好,学俄语就应该去那里。但事实却不尽其然,由于不注重经验与国别的语言文化差异,教学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完全反映了许多俄罗斯高校纯粹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那些寻求真知的留学生的感受的做法。相比较,苏联时期认真负责地做学问的劲头也越来越小,俄罗斯青年教师大多抱着与外国人交流的心态从教,并且对亚洲国家的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光凭借着低廉的学费和简单的入学考试这样的条件来吸引好学者是不够的,每个人都有求学的权利,求好学的心态,这就像是消费者追求商品的高质量一样。况且,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毕竟还是与俄罗斯相距甚远的。
       (二)俄罗斯教师的授课问题
       在俄罗斯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的“选择余地”风气。就是说针对自费的学生,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学校内的某些教员都会采取宽松的教学态度,收取贿赂即可给出分数使学生顺利毕业的情况屡屡发生。留学生中也不乏走这条“捷径”的中国人。其实,促使这一拿了毕业证就走人的心态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没有意愿留在俄罗斯生活,融入这个社会,这也自然就导致其对俄罗斯的语言文化学习兴趣不大。同时,作为施教者的教师也因为学生对学业态度冷淡而感到备受压力,授课仅仅成了教师维持生计的工作。最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致使某些高校留学生生源急剧下降。
       俄语知识的好坏一定会直接影响到留学生在俄高校学习专业的成绩,同时决定了学生最后是否能成为一个真正掌握学识的专业人士。加之有些家境并不富裕或想体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长期在校外打工赚钱,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其专业学习的效率。俄罗斯一些社会学家通过调查得出,65%的中国留学生不打工只学习,其他人都是半工半读,可是实际对自身学习专业内容掌握良好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3]。可想而知,对俄语及专业知识了如指掌的学生更是微乎甚微。中国驻俄使领馆官员曾指出,能够同时掌握俄语与专业知识的中国留学生极少,很难为国家服务。

        三、解决赴俄留学人员语言障碍的对策
       (一)俄方应对赴俄人员的专业兴趣做调研
       中国的媒体,特别是针对俄罗斯读者的报刊上一般都避免对俄罗斯社会的负面新闻做出任何评价。但有时也会委婉地谈及一些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弊病。比如说,在介绍俄罗斯大学能够吸引中国留学生的优势同时,最后一般都会指出,如入学考试要求过低不能保证学习质量;不能随随便便就把毕业证发给那些混过去的人,破坏了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形象。因此,必须在中国做些调查,看看中国青年到底对俄罗斯的什么专业感兴趣,而不要只想着经济利益大量招收预科生,而不做培养专业人才的长远打算。
       (二)中方应增设俄语语言教育中心
       为了让中国学生走出俄罗斯大学校门以后真正达到专业上的国际水准, 就是中国官方所期望的尝到国外教育的果实,中国方面依靠自身竭力弥补俄罗斯教育的缺陷。目前,中国一些与俄毗邻的地区建立了俄罗斯留学预科教育中心。其目的是为补足在俄罗斯的语言教育中不能满足中国学生的那一部分。这样的语言教育中心一般设立在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地区。
       (三)中俄双方应加强高教合作
       依靠中俄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势头,中国有计划地、更广泛地积极利用俄罗斯高校的教育服务资源。中国方面计划在四至五年内使本国公民在俄接受教育的人数达到3.5万到4万人,并且为配合这一目标推出一系列具体的活动措施。俄罗斯方面权威专家指出,中国市场对于俄罗斯教育服务资源出口是极其具有规模的,它每年至少有上亿美元的产值。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早有序地开展为中国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工作,否则会使俄失去更多利益。更重要的是中国留学生会逐步成为不可替代的双边关系中的纽带,能够促进相互信任,促使两国更稳定长足发展。
       尽管中俄高教合作目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但目前的两国合作势头与现实情况表明,中俄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互助是极其有必要、极其迫切、极其有利于两国共同发展的。两国互派留学人员的数量近年来逐步递增[4],相信在保持良好的语言学习的基础上,两国能为对方培养出更多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柏威.中俄联合办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牡丹江师
      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Ларин А.Г. Китайские мигранты в России. Истор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М].Восточная книга,2009.стр. 203-205.
      [3]Гельбрас В.Г.Россия в условиях глобальной китайской
       миграции[М].Муравей,2004.стр.128-131.
      [4]Российские студенты в китайских вузах[DB/OL].
      http://www.demoscope.ru/weekly/2010/0441/anali-
      t03.php.

        本文转自: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4年12期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