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沙皇近卫军——沙皇时代独裁的历史产物
  • 2016-4-12 11:04:55    字数:2692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环球时报作者刘小辉 于小峰
  • 资料图:“奥普里希尼基”带“扫帚”挂“狗头”的形象。

    《华盛顿时报》等西方媒体日前炒作称,俄总统普京新组建国民近卫军,旨在效仿沙皇伊凡雷帝时代的“奥普里希尼基”近卫军建制,服务其极权体制。西方舆论场在热议普京建军动机的同时,也让历史中的“奥普里希尼基”再次成为当下各界关注的热点。这支短暂存在于伊凡雷帝时代、历史评价毁誉参半的军队,曾在俄国军政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宣誓只向沙皇效忠

    “奥普里希尼基”近卫军成立于156524日,由第一代沙皇伊凡雷帝为应对国内外安全环境创立。此前,伊凡雷帝治下的国家正由莫斯科公国向沙俄转变,年轻的伊凡强力推行他的国家主义理想抱负,但遭到波雅尔人等贵族利益集团的抵制。同时,西部邻国“波兰-立陶宛”联邦也对处于建国初期沙俄的领土觊觎许久,伊凡雷帝迫切需要一支听命于皇室的军队来守土维权。

    在第二任妻子捷茹科夫娜和德国顾问海因里希·施塔登的建议下,伊凡雷帝决定组建该近卫军,以压制反对沙皇的个人和组织。而首位近卫军统领由捷茹科夫娜的哥哥出任。沙皇的近卫军选拔门槛颇高,首先必须是波雅尔人或贵族血统,其次必须获得伊凡本人的绝对信任,入选后要举行仪式宣誓只向沙皇效忠。但伊凡对波雅尔人和当权贵族极不信任,他更愿从社会和军队的底层阶级中挑选没落贵族成员。在沙皇实际控制的8个地区1.2万名贵族中,仅有600人入选“奥普里希尼基”,其他人遭到驱逐。

    在宣布自己是神授王权后,伊凡还从“奥普里希尼基”中挑选了300人作为他的贴身侍卫,并住在弗拉基米尔附近。每天早上4点钟,伊凡向这些人传教,他们就餐时,伊凡雷帝唱赞歌,待他们吃完后伊凡才开始就餐。在这些人中,伊凡雷帝培养出了自己的绝对亲信。

    服饰方面,“奥普里希尼基”着黑衣,骑黑马或坐黑马车。坐骑脖子上或马鞍的一边会用狗头装饰,马鞭把上会扎上一束羊毛,通常是扫帚型。而“扫帚”和“狗头”也成为其标配象征,其中扫帚代表扫清叛徒,狗头代表追踪敌人的踪迹。“奥普里希尼基”又被称为沙俄时代的秘密警察,且设有抓捕、侦搜、审讯等机构。

    “奥普里希尼基”还先后在立陶宛战争和抵御鞑靼人对莫斯科城的入侵中担当过皇室正规军参加作战,但结果却一败涂地。而正是这两场战争,暴露出“奥普里希尼基”对国家政权的损害:对内“政治高压”导致人心不齐,对外无力维权致使国力不济。最终,伊凡雷帝于1572年解散“奥普里希尼基”,并规定任何讨论该机构的个人都将遭受鞭刑。

    尽管如今西方媒体将“奥普里希尼基”视为沙皇残酷统治的警察工具,但从特定历史时空看,该近卫军在帮助伊凡雷帝集中权力、挑战旧贵族格局、建立地方新政府能力方面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传统的崇武文化和顽强的民族性格,让俄罗斯人更钟情铁腕治国和强人政治。斯大林就曾赞扬“奥普里希尼基”在打击波雅尔贵族的行动和强化中央集权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见,俄国人心中的“奥普里希尼基”历史定位更趋理性。

    多职能的皇权执行者

    尽管仅存在了短暂的7年,但“奥普里希尼基”却是伊凡雷帝成为集权沙皇的重要助手,特别是在镇压叛乱和清除“叛国者”等方面作用尤甚。因为职能的拓展,近卫军的数量也急剧增长,一度发展到6000人,还包括一些外国人。

    在镇压叛乱方面,1570年,伊凡雷帝获悉诺夫哥罗德城意图与立陶宛结盟后,派遣“奥普里希尼基”向该城发动攻击,为了“坐实”反叛证据,“奥普里希尼基”下属侦搜队头目斯古拉托夫伪造文书,对上千人实施绞刑、掩埋和驱逐,并将910人一组捆绑,由15名火枪手轮番射击,据称可能有6万人遭杀害。此外,“奥普里希尼基”还以同样方式“血洗”了普斯科夫。

    在清除政治对手方面,“奥普里希尼基”成为沙皇的重要帮手。伊凡雷帝一直视自己表兄斯塔利茨基大公为执政威胁,在伊凡授意下,“奥普里希尼基”通过斯塔利茨基的厨师掌握到其企图毒害沙皇的证据,并据此对斯塔利茨基处以极刑。

    随着反对派贵族力量的削弱,伊凡雷帝的执政基础逐渐稳固,“奥普里希尼基”则成为其实施威权统治的武装力量。如可在全国范围内收缴税贡,若民众拒绝缴纳,便会遭到无情鞭打或处死。

    作为虔诚的天主教信徒,伊凡还认为每个人都应在承认自己罪行的前提下被处决,因此要求“奥普里希尼基”会采用各种刑讯逼供的方式,如将犯人的头浸入滚烫的开水中,车裂等残忍手段。沙皇顾问施塔登曾评价这种威权体制犹如“双刃剑”,他认为,“奥普里希尼基”不仅是为了恐吓反对派,还旨在“确保土地这一帝国行政和军事资源可以被那些忠于帝国的人所掌握”。因为任何有通敌嫌疑的人,其封地都会被转交给更为忠诚的“奥普里希尼基”。施塔登也承认,“奥普里希尼基”存在权力腐败、欺压百姓和徇私舞弊现象,据他披露,“一个奥普里希尼基可随意指控来自泽姆施纳的人欠他一笔钱,而且这个被指控的人也必须立即付钱,否则他每天都会在市集上被人用棍棒公开殴打,直到付钱。无论神职人员还是普通人,无人可以幸免”。

    可以说,作为伊凡雷帝时期的国家机器,“奥普里希尼基”成了专制王权的执行者,其在营造高压政治稳定态势的同时,也因残暴的执法手段饱受诟病,最终在结束时代使命后遭解散。

    俄国文化的素材来源

    作为沙皇时代独裁的历史产物,“奥普里希尼基”成为俄国文化的素材来源。如俄谚语中有“在有奥普里希尼基的街道上将毫无生机”,“如奥普里希尼基一样令人厌恶”等形象说法。在文艺作品中,“奥普里希尼基”也成为那个特殊时代的标志性机构,如在伊凡·拉热奇尼科夫创作的悲剧《奥普里希尼基》(又名《秘密警察》)中,描述“奥普里希尼基”以谋反罪处决贵族弗沃多罗夫之前,先逼他坐在沙皇的王座上进行羞辱,然后再将其杀害。柴可夫斯基则根据上述悲剧创作了歌剧《奥普里希尼基》。画家瓦斯涅佐夫创作出相关的画作,刻画了“奥普里希尼基”到来时民众恐慌地四散奔逃的情形。

    如今,俄罗斯国民近卫军的组建再次引发外界对“奥普里希尼基”的回忆。但“奥普里希尼基”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它与以反恐和打击有组织犯罪为己任的国民近卫军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