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绿色能源”会毁掉俄罗斯经济吗——国际能源署预测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将急剧下降
  • 2021-10-19 12:32:37    字数:1659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薇拉·热尔杰娃):国际能源署预测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将急剧下降,“绿色能源”会毁掉俄罗斯经济吗?

        围绕碳氢化合物市场的走势,国际能源署给出了几种预测结果,而它们表面看来都对俄罗斯不利。分析人士认为,石油价格下跌在所难免,对石油的需求也将持续下降。此外,该机构预测“黑金”的价格可能会降至每桶36美元,到2050年进一步下滑至每桶24美元。目前一桶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是83.77美元。差距一目了然。

        而天然气产量会在2030年达到峰值,但之后也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滑。国际能源署认为,造成这两种趋势的首要原因是气候政策得到落实。罪魁祸首竟是那个旨在帮助世界摆脱“全球变暖”危机的政策——如果不立即用无碳能源代替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全球变暖就必然会破坏地球文明。然而,这意味着,作为最大油气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将举步维艰。

        俄罗斯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国际能源系主任叶连娜·捷列金娜说:“很难去相信预测结果,它们很少成真。但总的来说,国际能源署已在考虑到石油将被逐渐淘汰的事实后调整了预测结果。这首先涉及运输部门: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正转向电力驱动,欧洲在2035年将停售燃油车。因此,我们更容易理解该行业对石油加工产品的排斥。”

        天然气方面,当前的情况已证明,在供暖领域想快速过渡到可再生能源是不可能的。调整后的预测结果多半也是基于将用天然气保障供暖这一事实。虽然气候政策迅速得到落实,但没有可在5年内实现摆脱化石燃料这一目标的资源,因此天然气将继续用于供暖系统。

        但对俄罗斯经济而言,油气需求量下降并不意味着悲剧的开始。只要不是需求瞬间骤降,就有回旋余地。毕竟,石油仍将用于石化工业,少了它无法生产大多数聚合物。这很有可能让化工行业向以下方向迈进——将原油精炼成所需产品。后者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要高得多。

        捷列金娜表示:“当然,预算收入必定会减少,但这也不会立即发生,并且可以从战略角度重新调整。”

        俄国家能源研究所所长谢尔盖·普拉沃苏多夫认为,不用在欧洲一棵树上吊死。亚洲作为不断壮大的工业巨头,如今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最大消费区域。

        普拉沃苏多夫表示:“类似预测涉及的第一条基本信息是,全球变暖即将来临。第二条全球信息是,这非常糟糕。第三条信息是,我们必须通过节能减排来解决这个问题。头号敌人是煤,二号敌人是石油,三号敌人是天然气。国际能源署随后推测‘绿色能源’将得到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事情并没有朝其期待的方向发展。亚洲仍在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当然,人们也会畅谈减少碳排放有多好,但不是现在。现在还不行。”

        这位专家还指出,国际能源署正在不断修改自己的预测结果,欧洲的行动也算不上有连贯性。后者几十年来一直在与俄罗斯供应的天然气作斗争,认为它没有用处,说它是有害的,甚至是可怕的。现在欧洲人又在抱怨俄罗斯的供应少了,说为什么不多供应些,不然价格就要飞涨了。他们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诉求。他们总是见机行事。普拉沃苏多夫确信:“国际能源署将继续发布预测,但其中有多少能成真,让我们拭目以待。”

        此外,国际能源署称,能源转型速度太慢将导致未来10年有更多的人死于空气污染。如果人类能够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种风险可降低40%。然而,尽管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排名第五,日本人的预期寿命仍非常高。美国人则一方面愉快地谈论“绿色能源”,另一方面大量燃烧碳氢化合物。美国的碳排放量在全球排名第二。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