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推进中俄跨境农业产业链建设驱动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 2014-12-11 12:10:27    字数:608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对外经贸杂志 作者:项义军 厉佳佳
  • 中俄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力促进了两国跨境产业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列于2014年中国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首,农业与食品工业合作将成为中俄合作的新热点。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且与俄罗斯5个州区接壤,应充分利用本省的产业优势和地缘优势,在政策因素、资源因素、价值因素的驱动下,优化跨境农业投资合作环境,加大跨境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与俄罗斯农业跨境产业链建设步伐。

           一、引言
      斯迟拜(W.Schiebel,2001)从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份额两个角度,运用价值链进行分析,证明了采用产业链管理可以降低农业产业链上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市场占有率,加快成长速度。李杰义(2008)通过对农业产业链延伸动力机制的分析,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分为农产品加工价值链的延长和可拓展价值链的伸展两个维度。从地域空间范围角度,将农业产业链延伸分为区域内的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区域间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两种基本类型,并强调了区域政府是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整合的现实动力。陈晓阳(2009)由于全球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巨变,借助于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向省外、国外拓展空间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向。张新颖(2012)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互动不仅能获得短期的反危机效应,还能提升两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中俄两国在有机食品贸易、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以及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符合世界农业贸易与投资的发展趋势。宋魁(2014)《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实施和《俄罗斯耕地寻找亚洲投资者》一文中体现了俄罗斯入世后参加国际农业合作的积极性,俄罗斯现行法律允许将土地长期租给外国人,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农业和食品工业合作带来了良好契机。黑龙江省应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延展农业产业链,加快对俄跨境农业产业链的建设步伐。

           二、中俄农业跨境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一)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根据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农用地面积3950.4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53%;建设用地149.8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7%;未利用地629.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30%。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较小。2008年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是12088.41千公顷,2009年为12129.15千公顷,2010年只比上年增长了27.05千公顷,2011年的面积是12222.93千公顷,2012年比2011年仅增长了0.12%。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处于稳步增长态势。2008年农牧林渔业的增加值是1089亿元,2009年增长了6%,2010年增长了12.87%,2011年继续增长,达1701.50亿元,2012年增长了24.23%,达2113.70亿元。
      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省农业增加值虽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增长幅度相对较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黑龙江省农业未来的发展。
          (二)俄罗斯农业发展现状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黑龙江省毗邻,远东地区总面积为621.59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国土总面积的36.4%,但人口只有600多万,占俄罗斯总人口的4.9%,远东地区现处于地广人稀的局面。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 34%,畜牧业占 66%。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南部与黑龙江省接壤的自然条件较好的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是全俄大豆和土豆的主产区。畜牧业主要是家畜家禽饲养业,主要包括养猪业、养禽业、养鹿业、养马业、养蜂业。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俄罗斯经济改革“休克疗法”的实施,使远东地区失去了政府的补贴,农业生产陷入了危机。虽然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逐步复苏,远东地区农业发展有一定的起色,但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依然不足,农业发展不稳定,并且与工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农业资金短缺,导致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率低下、化肥施用量减少,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由于俄罗斯政府对于远东地区的农业扶持体系不完善,融资能力较差,大量资源处于待开发的状态,但侧面反映出远东地区的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农业跨境合作现状
           1.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俄罗斯远东地区受到自身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农产品的供给上,对外依存度较高,农产品的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额。黑龙江省一直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而且与俄远东地区毗邻,所以俄远东地区成为黑龙江省蔬菜和瓜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了扩大对俄远东地区农产品出口规模,黑龙江省积极建设对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对俄农产品出口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由原来以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逐渐向农产品深加工转变。
    2农业合作进一步深化
      为了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转型升级,由在俄罗斯境内拥有农业生产、开发、合作项目的中国企业自发组织的黑龙江省对俄农业产业协会于2012年正式成立,旨在联合对俄农业产业最优质资源,全程服务和助推对俄农业产业发展,扎实有效的发挥好政企联系的桥梁。2013年,该协会已拥有520万亩土地的经营权,其中,种植面积达360多万亩。该协会的会员企业种植区域主要在远东联邦管区、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乌拉尔联邦三大行政管区,并与当地政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该协会计划与俄罗斯的农业投资公司合作,建立农业产业合作区,利用俄罗斯原生态的种植环境,培育有机食品和非转基因粮食品牌。同时,俄罗斯联邦政府制定发布了新的国家农业发展纲要(2013-2020年),2016年前俄罗斯计划投入500亿卢布,在远东联邦区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萨哈林州和犹太自治州建设5个农工综合体,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以及食品加工、物流等相关产业,为中俄农业合作提供一个重要平台,使两国农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农业跨境合作的制约因素
           1.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由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气候条件恶劣且远离俄罗斯政治经济中心,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上看,同等生产要素投入远东地区的收益小于俄罗斯其他地区。但远东地区是俄罗斯境内最大的经济区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联邦政府多次出台相关纲要计划支持远东地区发展。面对庞大的远东地区发展升级计划,仅仅依靠俄国内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筹集大量外部资金。2012年俄罗斯设立了远东发展部,然后至今尚未取得实际效果,此次发展计划可能会再次流于形式。
           2.开发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导致了中俄边境口岸和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人流、物流的通关能力,制约了生产要素的流动,阻碍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农业跨境合作的进程。资金短缺也是省内企业开展对俄农业跨境合作的瓶颈。对俄农业合作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通过自筹或集资入股,筹集资金能力有限。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将导致黑龙江省许多企业由于后期资金链断裂而无法正常经营。
           3.企业跨境经营模式单一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基本上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所占的比重较低,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不利于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无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俄罗斯为改变农产品供给上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局面,提高本国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推出多种贸易壁垒,对部分农产品实行强制认证,提高了对国外农产品的进口门槛,黑龙江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因无法达到过高的标准而遭受巨大损失。

       
           三、推进跨境农业产业链建设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政策驱动因素
      2013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正式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规划中将农业和林业作为重要对外投资合作项目。2013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部署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标志着《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式获得批准,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等作为该项改革的主要任务。2013年3月,俄罗斯成立了远东发展区,重点发展工业、农业,为了更好地引进外国企业弥补资金短缺,出台了前5年实行免税,第2个5年将减免部分税收等优惠政策。2014年5月,普京访华,中俄投资基金签署有关投资远东与黑龙江首个跨境大桥的协议。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黑龙江省历来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国家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俄罗斯政府为了促进远东地区农业发展,将中国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对中国企业赴远东农业开发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两国政府在发展农业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出台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黑龙江与俄罗斯农业跨境产业链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政策导向作用。
          (二)资源驱动因素
      近年来,中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农业资源全线告急,特别是土地资源严重短缺,人均耕地面积逐年递减,陷入人多地少的境地。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增长幅度远远小于农业增加值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而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基础设施,许多农业资源还处于待开发利用状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开展农业跨境产业链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飞地农业”,减缓本省农业资源压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有利于推进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促进远东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黑龙江与俄罗斯进行农业跨区域投资和产业化经营活动,实现了农业原材料、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使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良性跨境发展模式。
          (三)价值驱动因素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相对于俄远东地区,黑龙江省具有人才、设备、资金上的优势,而俄远东地区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的比较优势表现在价值链的不同环节,黑龙江省表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上,俄远东地区表现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环节上。为了实现价值增加值的最大化,应该对农业产业价值链进行拆分,对产业进行空间上的分割,俄罗斯主要负责提供农业生产资料,黑龙江负责进行农业生产、加工,从而实现专业化生产,进行跨区域产业链的整合。根据产业链的不同价值环节,以价值增值最大化为主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在纵向上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现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的集约经营,从而提高产业链的运作效率,最终共同提升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跨境农业投资合作环境
            中国应抓住当前中俄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机遇,通过两国高层的互访,构建两国跨境农业开发的总体框架,保证国家层面发展思路的一致性以及政令畅通,从而实现中俄跨境产业链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政府应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减少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对于在俄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企业,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并将对俄农业开发项目纳入国家财政支持范围。对于在俄生产农产品提供一定的关税配额,降低返销税,节省其回运的成本。政府和企业应充分考虑俄罗斯土地所有权和农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应首先满足当地需求,再回运国内,避免短期行为,这样有利于中俄在农业方面的长期合作以及中俄农业跨境产业链的建立。
           (二)加大跨境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中央政府应对农业跨境产业链的建设提供财政支持,在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境外农业开发配套资金,对于中小农业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申请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申报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进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为跨境农业合作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应丰富农业贷款品种,为外向型农业发展企业提供多元化支持。保险机构应扩大农业保险的险种和范围,帮助跨境农业生产的企业规避投资和经营风险。
           (三)延伸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链条中最具实力的主体,拥有雄厚的资金、广阔的营销市场、较高的研发技术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因此由农业龙头企业来进行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最为适合。首先,黑龙江省应在俄建立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基地,解决省内农业资源短缺问题,同时获得优质、充足、低成本的农产品原材料。其次,根据市场需要和现实生产技术,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第三,通过建立跨区域的销售网络,深加工的产品既可以销往国外也可以回运国内。双向延伸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既可以获得低价的原材料,又可以通过深加工获得高附加值,并且通过跨境销售,有利于开拓市场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