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未来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 2021-3-25 9:44:51    字数:190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即使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2020年中俄经贸合作仍展现出较强韧性,双边贸易不断涌现新的增长点,农产品领域表现尤其亮眼。

        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

        俄罗斯农业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额达3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农产品出口量共计7900万吨。其中,对中国出口额增幅最高,达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出口量为480万吨。

        据中方统计,2020年中俄农产品贸易额55.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中方进口40.9亿美元,增长13.7%,中国跃升为俄罗斯农产品和肉类第一大出口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多方面因素叠加推动了近年来中俄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一方面,作为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一个举措,中国对俄罗斯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中国市场需求量大,俄罗斯看好中国市场潜力并积极拓展中国市场。此外,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运输畅通为贸易往来提供了基本运输保障,特别是冷链运输使俄罗斯的食用油、肉类和奶制品等农产品得以搭乘中欧班列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农产品贸易额在两国贸易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优质的面粉、植物油、奶制品、巧克力和冰激凌等农产品和食品与百姓日常消费密切相关,让百姓可以真切感受到双边贸易带来的福祉。”刘华芹说。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于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影响下,2020年中俄农产品贸易仍迎来新高,这主要基于双方建立了稳定的贸易渠道和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强劲。比如,为扩大进口油脂、肉类等俄罗斯资源优势突出而中国消费需求大的产品,中俄双方不断加强政策沟通,打通贸易堵点,2019年和2020年俄罗斯乳制品和牛肉分别获准输华。“随着农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开放,近年来俄罗斯对华出口畜产品大幅增加,促进了两国农产品贸易额持续稳定增长。”于敏说。

        未来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展望未来,中俄两国在农业合作方面还将不断深入。

        去年12月通过的《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提及,支持两国省州开展地方间大豆合作,促进两国包括行业联盟和协会在内的大豆贸易、投资等全产业链合作。加强全面协作,落实农业领域双边项目,扩大两国农产品和食品相互市场准入,提高俄农产品对华供应量,开展农业投资合作,共同防控非洲猪瘟等动植物疫病。中方将依法推进俄罗斯鱼粉、鱼油、水产品和活海鲜企业注册登记工作。

        于敏表示,中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潜力很大。中国自俄进口的农产品品类主要包括海产品、植物油和油籽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对俄出口则以水果、水产品、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中俄都更加重视与对方开展农产品贸易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跨境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加快发展,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从中国国内粮食战略看,中国仍以保谷物和口粮为主,其他经济作物和满足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农产品仍然需要国际市场的多元化供应。因此,未来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在刘华芹看来,未来,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将稳步发展进而成为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的新动力。刘华芹进一步分析,从贸易互补性来看,近些年俄罗斯政府鼓励并推动本国农业发展,在农产品自给自足的同时寻求扩大出口,俄罗斯小麦、肉类、奶制品出口已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市场容量大,消费结构升级,对国外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两国相邻,在地理和运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从未来发展方向看,中俄两国农业合作将由当前只集中在农产品贸易发展方面,向着生产、加工,乃至仓储物流等农业全产业链延展,合作领域将不断拓展,合作模式也将更加多元化。

        “目前中国在农产品市场开放方面已经作出示范,希望双方相向而行,相互扩大市场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掘双方的贸易潜力,促使双边贸易更快更长远发展,百姓也能享受到更多实惠。”刘华芹表示。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