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大搞“软实力外交” 欲塑造大国形象
  • 2012-7-17 14:43:33    字数:3831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环球时报
  •   “俄罗斯早就需要‘软实力’工具了,直到现在我们才明白,通过天然气管道阀门和战争开展外交活动是非常困难的。”俄知名媒体人的这句话,相当于为总统普京近日誓言打造俄罗斯“软实力”的决策鼓了掌。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深厚的文化沉淀让俄罗斯并不缺少真金白银般的“软实力”,但在对外交往中它给人们留下的却是强调现实主义的“铁血外交”的印象。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软实力外交”上败给老对手美国,甚至比不过中日韩等国。回顾历史,俄罗斯没少为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做文章,这次不管是老生常谈,还是动真格的,都让大国之间的“软实力”之争多了些看点。

      俄外交部借社交网站落实“总统令”

      7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两年一度的驻外使节会议上强调,应加强打造俄罗斯的“软实力”,以免让俄罗斯的形象和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都受到歪曲。普京表示,“当前国际上的主要趋势,就是掌握并利用‘软实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打造俄罗斯“软实力”的说法得到绝大多数俄罗斯民众的认同。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学生娜斯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罗斯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已久,现在非常有必要加强对俄罗斯的正面宣传。俄独联体、海外侨胞和国际人文合作事务署负责人康斯坦丁·科萨乔夫10日在博客中写道:“与其他大国相比,我们在使用‘软实力’技巧方面落后太多,因此蒙受了形象上的损失。”

      对俄罗斯要打造“软实力”的消息,西方国家很快就有不少议论。美国《圣彼得堡时报》11日报道说,普京要求驻外使节使用“软实力”,改变俄罗斯“被扭曲的”形象。日本《时事周刊》认为,普京提出加强“软实力”的全方位外交“实质上是旧时期大国外交的复兴”。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莫斯科中心学者彼得罗夫认为,普京讲话了无新意,打造“软实力”是老生常谈,俄罗斯这方面确实潜力巨大,但收效甚微。

      把俄罗斯对“软实力外交”的重视说成老生常谈多少有些言过其实。俄罗斯《生意人报》16日发表题为“俄外交部开始采用‘软实力’”的文章称,根据总统普京的指示,俄外交部近期将在“脸谱”网上建网页。俄外交部上周已在YouTube网上开设账户,同时要求大使级官员常用“推特”网。俄罗斯副外长加季洛夫称,这些参与社交网络的措施有助于提高俄罗斯的“软实力”。

      应把“金山”变成硬通货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卢基扬诺夫表示,俄罗斯此次强调“软实力外交”,是为树立国际威望,获得地缘政治优势。他说:“俄罗斯早就需要‘软实力’工具,俄在和平外交行动上已非常落后了。直到现在我们才明白,通过天然气管道阀门和战争来开展外交活动是非常困难的。”俄政治和经济沟通中心主任德米特里·奥尔洛夫认为,“苏联时期我国拥有庞大的信息和政治影响力机制,能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产生影响,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变得收效甚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急剧下降,不仅文化艺术的吸引力不复从前,连俄语在独联体国家中的地位也岌岌可危。现在仅有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少数国家依然将俄语定为官方语言。

      日本大学政治学系国际问题专家高野明真曾提到,即使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于外交中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在国际文化的竞争中处于守势”。但不能否认的是,俄罗斯的建筑、古典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文学等在很多国家仍受欢迎。以日本为例,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每年都访问日本,上座率是“百分之百”。2005年俄开始在日本举办俄罗斯文化节。日本国际文化研究所2003年的调查显示,克里姆林宫、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与芭蕾舞是日本民众一提起俄罗斯就首先想到的。黑泽明等不少日本知名导演都曾坦承“从俄罗斯小说中寻找到灵感的源泉”,“俄罗斯文学在可读性和情感震动方面有压倒性力量”。2008年开始,日本出版社大量重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普希金等俄罗斯文学家的原著,《朝日新闻》对这轮重读俄罗斯经典的热潮评论说,日本人从明治时代就“非常迷恋”俄罗斯文学,即使是对俄罗斯国家的印象时常恶化也没有改变这一点。

      有俄罗斯专家认为,俄首先应当通过“软实力”改善在欧美国家中的形象。在英国,当地人最熟悉的俄罗斯歌曲不是《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是《来自俄罗斯的爱情》,其实这首歌是一部同名的007谍战电影主题曲。俄罗斯一家官方媒体在英国的常驻记者费德洛夫认为,现在英国只有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对俄罗斯文化情有独钟,会去欣赏俄罗斯的芭蕾舞和交响乐,为满足这部分人的审美需求,英国电影公司和舞台剧公司也会翻拍或重演《安娜·卡列尼娜》。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