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高端论坛  >  正文

    字体大小:    

  • 毛泽东搬用苏联体制模式的深刻分析和反思
  • 2011-5-29 12:16:34    字数:8696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内容提要]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建立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河。根据时代条件和我国实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借鉴并选择了苏联的体制模式。这一借鉴和选择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决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抉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开端。毛泽东对苏联体制模式的深刻分析和反思借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毛泽东;苏联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预见中国将掀起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确定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成为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当时,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有两种模式可供借鉴。一种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工业化道路,另一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工业化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立足本国又借鉴国外,决定借鉴苏联经验和体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这一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借鉴并搬用苏联体制模式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新事物。既要抵制资本主义的制度缺陷以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要借鉴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以加快社会主义的发展。刚刚建立新政权的中国共产党面临选择的难题。在多种选择中,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把目光瞄准了先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已经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苏联。众所周知,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经验和苏联体制为主要参考模式,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历史证明,这一选择带来了双重结果:一方面,这一选择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另一方面,这一选择带来了诸多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并与“左”的思想相互作用,在许多方面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步伐。

      其实,毛泽东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过程中,对苏联经验和苏联体制是保持高度警惕的。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就讲过:“‘只能搬’,也不尽然。我党历史上有一部分人犯教条主义。”“不能独立思想,本质仍是历史上所犯错误的新的继续。”但是,为什么还要搬用苏联模式,而没有选择其他体制模式呢?这就需要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从毛泽东对苏联体制模式的分析评价中体会这一选择的特殊性和必然性。

      考察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的思想轨迹,中国当时选择苏联体制模式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第一,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经济建设体制模式,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有内在的一致性,其基本框架包含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制度等方面。它的形成,既是无产阶级的一个创造,也是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一个质的进步,在很多方面具有明显而巨大的优越性。这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选择苏联模式的基本依据。毛泽东对苏联经济体制模式所反映的社会主义性质始终保持明确的认识,认为苏联体制模式“有一部分真理”。1953年,为祝贺十月革命36周年,毛泽东在给马林科夫的电报中把苏联称作“就像灯塔一样照耀着全世界被剥削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前进道路”。并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沿着苏联所胜利地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光荣道路上前进”。这份电报虽然从表现中苏友好的大局出发,使用了外交辞令,但如此称颂的言辞反映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和苏联经验的根本看法。毛泽东是一个讲求实效、善于用实践检验真理的人。苏联模式从形成到50年代,对苏联经济的恢复和迅猛发展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高度集中的体制有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比较易于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攻某些关键的重点建设项目。这种做法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尤其对于工业化初期集中力量加强基础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的建设,其作用更加突出。在这种体制下,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中广泛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农业中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整个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缩小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二战后,苏联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强国。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这一辉煌成就,使毛泽东欢欣鼓舞。建国初,他多次表示要按照苏联的道路走下去,把苏联的先进经验都学到手。

      第二,中国学习借鉴并搬用苏联体制模式,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是中国国情与苏联国情最大的相同点。此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临的客观环境也与苏联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中国是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国家。而苏联在十月革命前虽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却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内经济状况的特点是,小生产像汪洋大海一样包围着城市和为数有限的现代工业。落后国家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需要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三面包围的形势。而十月革命后,苏联受到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以后长期处在被包围的状态。险恶的国际环境,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加速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50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里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国际历史和中国相同者,只有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1953年,毛泽东在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也指出:“我们要进行伟大的国家建设,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因为,苏联的经验“将帮助我们在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许多错误和少走许多弯路”。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