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苏联情结”产生根源与表现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 2015-11-3 9:36:16    字数:2409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作者:王利捐
  •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摘 要: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双边关系。近年来,两国交往密切,发展形势良好。然而历史上存在的“苏联情结”却影响两国民众认知从而导致认知差异扩大、缺乏互信。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关键词:“苏联情结”;认知相符;历史包袱

    乌克兰克里米亚共和国于2014年3月16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统计结果显示,超过95%的公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乌克兰的“苏联情结”使得俄乌关系恶化,甚至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其实这种“苏联情结”也存在于中俄交往中。俄罗斯人尖锐地感受到国家的衰落和混乱,在他们中间产生了强烈地希望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感情。在这样的条件下就有了对苏联的向往。这种向往在中俄关系中是积极成分,但不可否认的也存在消极作用。要正确冷静地看待这种“苏联情结”。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一、“苏联情结”产生的根源与表现

    情结指的是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情绪或意识[1]。苏联情结,即指埋藏在内心的对苏联的感情的知觉。认知心理学家把认识过程的集合看作是知觉。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感觉的输入并将之转化为抽象代码的过程。秦亚青教授将错误知觉定义为“由于决策者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了误断,其决策和行为随之偏离了实际,结果,事物的发展结果就与决策者的原本意图不相吻合”[2]。罗伯特在1976年出版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中,将错误知觉的产生机制概括为三个方面,认知相符、诱发定式及历史学习和类比。

    这种错误知觉也存在于国际关系中,影响决策的制定与国家关系。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国际关系中发生错误知觉的可能性增大,而且这种错误知觉造成的影响也会随着时代的前行不断扩大。中俄在交往过程中存在错误知觉——“苏联情结”。“苏联情结”增大国家之间的差异,影响两国互信。“苏联情结”作为一种知觉,通过认知相符与历史包袱机制转化为错误认知,进而影响国家决策。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认知相符,即人们在接收新的信息时,总是习惯性地将其放入自己已有的此类信息的模板中,根据自己的“固执己见”,通过回避、抵制等改造新信息,使其符合原有的认识框架。例如一个国家认为另一个国家对其有敌意,那么即使大量的证据表明,事实并非所想如此,这个国家这样的印象仍然能够得以维持并且不易消除;历史包袱,即人们以史为鉴,倾向于从历史事件中得出真理,同时也就形成一定的历史认知与刻板印象[2]。但如果机械地将现实套于历史中,则会由于人的认知局限产生误导,按照历史事件的轨道认识现实事件,出现严重的差异。例如一国与另一国曾经发生过战争,被侵略国与侵略国交往中就存在历史包袱,即使曾经的侵略国没有敌意,被侵略国对其仍时时防备。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二、“苏联情结”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错误认知具有双向性,即两方交往中对于认知存在双向误读,另一方面它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不存在一方利用错误认知获利,错误认知具有双向损害性。中苏建交的时间远远大于中俄建交时间,“苏联情结”深深影响中俄两国民众,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群。在中俄关系中,由于认知相符与历史因素机制,使得人们的“苏联情结”成为错误认知,影响两国的互信度,增加两国的文化、思想差异。

    (一)“苏联情结”对俄国的影响

    俄国保有的”苏联情结“中,拥有太多的不安全、不信任情愫。因此在中俄关系中,即使事实不如此,俄国仍持怀疑态度,使得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达不到互信。例如普遍存在于俄罗斯民众中的反华情结和“中国威胁论”。

    苏联时期,这种论断普遍存在,而且苏联还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加深民众的此类思想:苏联在中亚设立特工训练中心,派遣特工制造动乱、煽动分裂,这也是最早的新疆分裂势力;此外,苏联加强与印度、越南等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在地缘上防备中国。2008年,俄罗斯国防部出台的《俄联邦2030年前武装力量建设构想》称:美国是现在的敌人,中国是后来的敌人。在2009年的俄罗斯总统直属的国防咨询委员会发表《国防报告》中,中国被列在美、日之前,成为俄罗斯国防安全上的最大威胁[3]。在武器的售卖上,俄罗斯向中国周边国家输入大量先进武器,印度近年来超越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武器出口国。俄罗斯固守“中苏”时期的旧思维,对华缺乏战略互信,他们有时不是真正地合作,而是在合作的幌子下在地缘上打造制衡中国的据点。在“苏联情结”影响下,中俄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层面都达不到互信,影响战略伙伴合作。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二)“苏联情结”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民众保有的“苏联情结”,通过历史包袱机制,影响国民,使得民众对当今俄罗斯拥有太多的崇拜、信任情愫,即使20世纪后期出现的反苏修也没有真正动摇中国民众内心的情结[4]。因此在中俄关系中,中国民众与俄罗斯民众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

    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合作的2010年“中国国家地位观调查”,提到“强国”一词时,15.4%中国民众想到了俄罗斯,甚至有5.6%中国民众想到苏联。在金砖四国中,除了中国之外,中国民众最看好的国家就是俄罗斯。2012年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一改过去韬光养晦原则和投弃权票做法,冒着很大道义和利益风险跟随俄罗斯投了反对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中国选择站在了俄罗斯一边。

    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军备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全球有关国家的安全焦虑,当然包括俄罗斯。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带着历史的崇拜与感激的情感与俄罗斯交往。中国的这种仿佛天生的亲俄情结会影响我们在国际问题上的判断、对国家关系的预测,从而降低防御标准,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害。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请点击阅读补充文章:“苏联情结”影响中国民众对俄认知”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