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受俄侨文化影响的哈尔滨——移民侵略50年 欲将哈建成海外首都
- 2021-4-27 11:21:33 字数:2609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作者:张佐娟 张可佳
【摘要】大量俄侨进入哈尔滨,始于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至二战后大批俄侨离开哈尔滨,前后大约50年的时间。以侵略姿态到来,肩负沙皇开疆拓土使命的俄侨,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 一步步将当时的江边渔村哈尔滨打造成俄罗斯风格的大都市,并试图将其打造成自己的海外首都。本文从建筑、音乐、文学和学校教育四个方面,研究俄侨文化对黑土文明的影响……(作者:张佐娟 张可佳)
资料图:铁路系以哈尔滨为中心,往西延伸至满洲里(今内蒙古境内),往东延伸至绥芬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往南延伸至大连/旅顺,路线呈丁字型,全长约2400公里。
19世纪末,俄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如愿将铁路延伸至中国东北。随着东清铁路的开工,俄国铁路工程师、工人及其家属来到中国,聚集在铁路沿线,主要在铁路枢纽哈尔滨。1912年,俄侨人数占该市人口总数的63.7%。这些俄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他们大多肩负着沙皇开疆拓土的使命,到中国进行建设和掠夺,1935年,苏联被迫将中东铁路卖给日本。俄侨的命运跟这条铁路紧密相连。在哈尔滨,俄侨比较集中的时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
资料图:旧时俄式风情 来往的俄罗斯人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在游记《西行通讯》中这样写哈尔滨: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街上满眼是俄国人。诗人徐志摩去游欧洲,从哈尔滨出发,也表达了同样的深深的感慨。50年的侵略、移民,俄侨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
首先,表现在建筑艺术方面。哈尔滨市内各种独具特色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打着深深的俄罗斯建筑烙印。
在俄侨到来之前,哈尔滨是个由少数渔民、手艺人、农民组成的萧瑟寒村,未形成城市规模,大量俄侨的到来加速了哈尔滨的城市化进程。哈尔滨的开发建设是以俄国人为主导,中国人也参与其中,俄侨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着这片异国的土地,建设中东铁路枢纽地所在,致力于打造俄国人自己的海外首都,一步步将江边渔村打造成俄罗斯风格的大都市。
俄侨来到哈尔滨后,铁路局建的铁路职工宿舍,红红的铁皮房屋、米黄色的外墙,厚实的墙体,门上均有雕饰,室内有壁炉采暖,并挖有地窖,储存食物。铁路局职工之外的俄侨,也很快买地建房,从1908-1922年,俄侨修建了2000多所住宅,也体现着鲜明的俄罗斯特色:尖顶、卷檐、雕花、原木等,列夫捷耶夫、奥勃洛米耶夫斯基等俄罗斯建筑师设计建造了有围墙、栅栏和板棚的院落式一层独宅、带圆锥形屋顶的二层独楼,奠定了哈尔滨城市建设的整体风格。
点击可看大图
东正教作为俄国人的精神食粮,大批教堂也在哈尔滨兴建起来,整个哈尔滨的城市规划是以教堂、广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街道呈环形,教堂是哈尔滨一大特色,俄侨在哈尔滨市内共修建了21座教堂,洋葱头式的教堂浑圆饱满,帐篷式教堂峭立挺拔,两种风格的教堂,或单独矗立或合在一处,形成独特的景观。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由俄罗斯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砖木结构,建筑平面东西向分布,呈拉丁十字式对称布局,拱券式造型,顶部是巨大的洋葱头式大穹顶,四周配4个小洋葱顶穹顶。该教堂堪称哈尔滨地标式建筑。
秋林公司等大型商店、亚细亚电影院等建筑布局对称、装饰性强且极富想象力。商店、旅店矗立在大街拐角处,形成了与中国传统城市布局截然不同的风貌。
100多年来,哈尔滨以其独特的俄罗斯建筑风貌和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风采屹立在东方。
其次,俄侨的音乐教育、音乐活动为哈尔滨增添了魅力、注入了活力,使这座城市灵动起来。
俄侨在音乐方面对哈尔滨音乐之城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来哈尔滨的俄侨中,有相当数量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他们毕业于国内甚至欧洲知名的音乐学校,来哈尔滨后,为满足俄侨文化生活的需要,将交响乐、歌剧、芭蕾舞等音乐样式带到这里,丰富了这里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人们的艺术水准。
俄侨在哈尔滨创办音乐学校,1921年5月,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成立,由著名作曲家C·M·达弗里泽等发起,学制6年,设置钢琴、木管、大提琴、小提琴、声乐等专业。1925年成立哈尔滨赫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创办人YW戈利德施京是著名的小提琴家,除声乐、钢琴外,还开设歌剧、重声唱、艺术史、意大利语等课程。1927年创办的哈尔滨音乐训练班,与教会合办,主要招收女生,给予20-30%的学生免费,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除钢琴、大提琴、小提琴之外,还开设合唱、教堂合唱、合唱指挥课程,给学生提供各种参加音乐会的演出的机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还有一些私立音乐学校。
俄侨的音乐活动促进了哈尔滨歌剧的发展。歌剧是20世紀初随着俄侨的迁入带到哈尔滨的。20世纪初,大量俄侨歌剧剧团来哈演出,极大地活跃了哈尔滨的演出市场,在推动哈尔滨西洋音乐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哈尔滨地域色彩鲜明的多元文化格局。
1919年,列夫·费多洛夫歌剧团不断到哈尔滨演出。费多洛夫歌剧团来哈演出和哈尔滨费维伊斯基歌剧团的成立,使哈尔滨拥有了真正意义上歌剧艺术。当时有铁路歌剧团、哈尔滨歌剧团、沙亚平歌剧团、哈尔滨乌克兰轻歌剧团。剧团经常面向公众组织演出活动,并邀请俄国国内原班演员来演出,《黑桃皇后》《浮士德》《费加罗的婚姻》等名剧成为人们熟悉的曲目。进入20世纪30年代,演出轻歌剧的地点集中在马迭尔旅馆剧场、大世界影剧院、亚细亚电影院等场所。在当时,哈尔滨歌剧院的演员阵容也比较强大,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A·阿哈伊尔、戏剧女高音O·T·叶尔加科娃、戏剧男高音舍曼斯基等。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华社关注]
俄罗斯食品文化节将于5月17日至21日在中国哈尔滨举行
(04-04)[中俄经贸]
俄罗斯物流专家:中俄仍是2025年初货物运输的关键方向
(04-04)[中俄经贸]
〓能源进口新渠道:哈炼厂直签各品类油品已有效解决贸
(04-04)[中俄特稿]
北极在移动:新的亚洲参与者!——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
(04-02)[华社关注]
“中俄文化的共鸣”项目正式启动将在中俄两地举办一系
(04-02)[华社关注]
俄罗斯批准关于扩大与中国优惠签证制度便利公民往来的
(04-02)[中俄关系]
普京总统请王毅外长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问候将为其5月
(04-02)[中俄商情]
俄报告:中国汽车将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04-02)[华社关注]
国航开通北京-符拉迪沃斯托克往返航线计划每周一周四
(04-01)[华社关注]
哈尔滨—叶卡捷琳堡直飞航线正式恢复运行每周一四飞行
(04-01)[中俄关系]
王毅:当前的中俄关系有三大特质
(04-01)[时政要闻]
美拟对俄石油买家征收“二级关税”中国外交部:中俄合
(03-31)[中俄经贸]
莫斯科企业正在增加对华工业品出口
(03-31)[中俄商情]
新落实铯/铷/汞等稀有贵金属“国内现货供应”!买卖双
(03-31)[中俄经贸]
ESPO、喷气燃油等免开证进口俄各品类能源CIF炼厂直供
(03-31)[中俄经贸]
中俄之间开辟了一条新的鹿角供应渠道
(03-31)[中俄经贸]
调查:俄液化烃气对华出口量增长39%
(03-31)[中俄商情]
专家:2025年俄罗斯对中国摩托车的需求或将增加15-17%
(03-31)[中俄经贸]
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2025年3月向中国出口340吨冰棍棒
(03-31)[政策动态]
俄罗斯工业贸易部计划对中国多款汽车征收奢侈税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