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专家将中国空间站与苏联“和平”号作对比
  • 2021-5-2 17:49:35    字数:1883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日前发表记者纳塔利娅•韦杰涅耶娃的报道,题为《将中国空间站与苏联“和平”号作对比》。报道描述了俄罗斯专家眼中的中国天宫空间站。全文摘编如下:

        仍然健在的苏联航天装备设计师们对29日的一则新闻颇为感慨。中国当天向太空发射了本国天宫空间站的首个组成模块——天和核心舱。它的外形与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颇为相似。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还将发射两个实验舱与其对接。它们合体后将形成高度类似于“和平”号的T字形结构。

        我们采访了独立航天专家伊戈尔•利索夫,并尝试比较中国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和建造中的俄罗斯新空间站的组成情况和潜在能力。俄副总理尤里•鲍里索夫不久前表示,俄罗斯新空间站的首个舱段可能在2025年进入太空。

    2021年4月29日,海南文昌,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人民视觉)

        具备模块化结构

        中国人从2011年开始先后发射了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完成探路之后,他们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永久性空间站。

        当陆续发射的各舱段组合完毕之后,中国的空间站将具备模块化结构,成为继“和平”号和国际空间站之后的第三个多舱段载人空间站。

        伊戈尔•利索夫解释说:“从尺寸上看,它(110立方米的‘天宫’)显然比国际空间站小,但中国人不需要更大体积……至于设计理念,它就是1991年时的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翻版)。”

        正如许多专家此前指出,中国同行曾经来俄学习航天装备制造,并从俄设计师那里借鉴了很多东西。

        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一下刚刚入轨的中国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该舱段由三部分——(安放设备的)资源服务隔舱、生活控制舱和专门用于对接的节点舱——组成。中国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整个天和核心舱长16.6米,直径4.2米,重22.5吨。

        利索夫指出:“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中国人稍稍加长了自己的核心舱(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星辰’号服务舱与‘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的长度和直径均为13.11米和4.35米)……我国这两个核心舱的重量也相对更轻,但轻得不多。”

        不久前,能源火箭太空公司展示了在建的俄罗斯新空间站的首个舱段。它的体积达92立方米,进入太空后将成为史上最大的单个舱段。

        利索夫表示,根据体积来比较空间站舱段的做法意义不大,在太空中最重要的是舒适性。

        配有太空望远镜

        在三个基本舱段合体之后(预计在2022年秋天之前),天宫空间站将正式开始运作。它的使用寿命预计为15年。

        中国人对自己的“天宫”非常骄傲,认为它尽管体积不大,但工作效率可能会比国际空间站更高。“天宫”外部设有众多可伸出的装置,可用于进行科学研究。2025年后,空间站还将拥有自己的同伴——一个重逾10吨、配备大型望远镜且伴随空间站飞行的光学分离舱。据中国科学家介绍,这台望远镜的观测视场角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300倍,其分辨率与哈勃不相上下。空间站与光学分离舱共轨飞行的优势在于,后者可随时与空间站对接以补充燃料或进行保养、维修和改造。有专家认为,与哈勃相比,中国的这台太空望远镜将带来更多新发现。

        俄罗斯媒体近期在介绍本国新空间站时大量谈及了它的轨道倾角:强调其倾角为97度,轨道经过北极圈附近因而可更好地观测本国领土。中国人为了实现同样的目标,把天宫空间站的轨道倾角设为41.5度。

        利索夫在回答俄中两国空间站是否可能在太空中接近对方时指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他说:“在太空中,一旦倾角差异达到10度,两个轨道上的物体就几乎不可能发生交会了……”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