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华人华商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跨文化交际和贸易往来中的礼貌用语策略及差异分析
  • 2020-9-18 9:55:59    字数:9867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作者:李海涛
  •     摘 要: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快速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因此,跨文化交际成为贸易往来发展的必备。人类发展中,礼貌用语在日常沟通中普遍存在,体现了个人的文化素养。所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用语也成为了沟通中必备的交流方式。本文将通过对中俄文化中称呼语、问候语、告别语、致谢语、以及称赞语的对比分析阐述中俄文化的差异以及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通过礼貌用语来展现人的文明程度。一个地区的文明用语,是这一地区的民众素质重要表现。文明用语能够让对方感到更加愉快,同时也可以展现出较强的表达能力。中国和俄罗斯地理位置较近,长期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浓厚的友谊。随着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中俄两国人民的经贸合作不断增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值得研究。(作者:李海涛)

        一、阐述相关概念

        (一)跨文化交际

        在汉语中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条件下,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自己母语或者目的语进行口语沟通。从俄语的语言角度来讲跨文化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跨国界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给国与国之间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愿景,加强信息交流并促进了科技进步。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是1954年HallE与合作者Trager D 在其著作《Culture as Communication》一书中正式提出的,俄语“跨文化交际”的表达方式有 межкультурная комуиикация和межкультурное общение.著作《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中Е.М.Верещагии和В. Г. Костомаров最早對其下定义 。通常指的是双方使用非母语,实现语言教育。因为在使用其他语言时,通常会因为母语的文化特征而产生跨文化交际时的语言特点。所以,这种特征是在跨文化语言交际时展现出来的交流方式。

        (二)礼貌和礼貌用语

        1.礼貌

        在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礼貌是指,尊重、言行谦恭、讲求理解的表现。今指以言语、行为举止所表现的尊敬谦恭。而在苏联 《伦理学辞典》重点认为礼貌是“说明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的一种道德品质。” 社会生活中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状态下,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始走向更礼貌的状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在礼节和道德上非常重视。俄罗斯人也非常讲究文明礼貌,所有行为所表现的恭敬都体现在沟通和交流上,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文化礼节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实际上,不同的民族之间也一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两国的礼貌用语在理解上也有很多不同。所以我们能够发现,在中国文化当中认为礼貌是自卑而尊人。但是俄罗斯的观点仅是从意识和习惯做起。那么中俄之间的交际差异由此而生。

        2.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是指在语言交流中一些具有向他人表示尊重和友好意义的词语。礼貌用语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维持人与人良好关系的重要纽带。礼貌用语在人类交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贯穿于人际交往的始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重要社交场合中,我们能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十分重要。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多说些客气话,不仅表达了对他人尊重,也彰显出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多使用礼貌用语,不仅有利于双方和谐相处,更有益于增进友情。

        二、中俄文化日常礼貌用语对比

        (一)中俄文化中称呼语对比分析

        汉语中“称呼语”通常是指,在日常交往中,人与人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俄语词典通常将称呼语定义为“用言语称呼人或物的词或者词群”。人们的日常沟通当中,会通过称呼语来建立沟通的信号。而这种沟通的方式也能够明显地展现出对方的权利,地位和平等关系。通过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及职位高低和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都能够体现在对其他人的称呼中。和其他国家的称呼语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汉语中的称呼语更加的繁琐复杂。实际上中国的称呼语超过西方人,是一种非对等的方式,而西方人的称呼则希望能从对等的角度考虑。在西方国家当中,因为社会关系以及个人的取向问题,他们更追求自由平等的文化价值观念。所以,在称呼的展现上多数会直呼其名或者通过简单的称呼方式来实现沟通。也就是说,称呼语直接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人习惯的称呼方式有以下几种:

        1.老+姓或姓+老的方式在中国是一种对老年人的称呼,这种称呼通常会在熟人或者同事之间使用。

        例如:老王、老张等。还可能是出自孩子之口的“老爸”、“老妈”等。而对长辈的称呼是王老、李老等,这种将“老”字置于姓氏之后的用法,则是对泰斗或者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的尊称。这种称呼的方式在中国实际上较为常见。 也是中国的称呼中的一大特色。

        2.称呼外国人“老外。”

        而实际上中国的称呼语很多,从内涵上看,外国人并不能理解。在所有称呼当中,针对外国人的称呼,很多人会选择“老外”,这种称呼的方式并不是对其他人的蔑视或者贬低。实际上这种称呼的方式对中国人来说仅仅是一种表示尊重的称呼,并没有表达其他的含义。

        3.研究生习惯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

        因为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较深,所以在现在很多研究生会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因为他们能够从科研经费当中得到一定劳务费,所以给自己定位为雇员。这种称呼仅仅是一种习惯,实际上并没有其他的意思,所以这种称呼中的“老”和“老师”中的“老”是较为类似的,这些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并不大,仅仅是一种敬畏与尊重。

        然而,俄罗斯人认为“老”这个称呼是很难理解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年龄上并没有到很大的状态,为什么经常用“老”来形容呢?追其原因,可以看到,俄罗斯人认为的“老”仅仅是年龄上的老,并没有考虑在文化方面的思想的变化。而且“старый”在俄语里表面意思的表达是年龄的变化,并不带有任何其他的含义。在他们的文化当中,认为“老”这一字眼是对人的不尊重,尤其在称呼女性时,更是一种侮辱。所以,如果在称呼其他人的时候,中国文化中的“老”字可能带有的意思不能完全照搬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

        在和俄罗斯年龄较大的女性聊天时,谈到另一个人,不能说“Она уже старая”或 “Ну,в этом возрасте…”之类敏感话题。俄罗斯成人之间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示礼貌的称呼方式:名字+父名,如: Пётр Сергеевич,Анна Ивановна等。在平辈和同级,晚辈和长辈以及下属和上司之间都可以使用这种称呼方式。这是俄语中用得最多、也是最符合俄罗斯语言交际准则的称呼形式。

        (二)中俄问候用语与告别用语对比分析

        问候语又称见面语、招呼语。问候语一般很短,是指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言语,用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通常在沟通和交流中,如果两国之间的文化背景不同,那么问候的方式也会产生变化。但是不同的问候在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下都是合情合理的。问候的方式是在见面时向他人表达一种友好的善意提醒。所以在问好的过程中,依照不同的文化需求,在打招呼时也要适应其他国家的表达方式。两国的问候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问候语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在俄罗斯这个国家,通常在打招呼时并没有非常多的礼貌用语。俄语的表达方式如下: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
        Доброе утро! 早上好!
        добрый день! 下午好!
        Добрый вечер!晚上好!
        Привет!      你好!

        因为中国人非常注重团结,所以他们对隐私观念的认知并不是非常透彻。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喜欢关心他人,所以很多问候是一种非常重视的表现。中国人在使用“你好”等词语时,那是一种简单的表达问候的方式。除此之外,中国人还会经常使用“你上哪儿去?”“你吃饭了么?”等表达方式,仅仅是表示简单的关心。实际上,这种问候的方式并不需要得到非常准确的回答,只是为了进行打招呼而已。

        然而,俄罗斯人有可能会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一种干涉他人隐私的表现。很多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做什么是自己最重要的私事,其他人在经常打听,对自己的生活来说是一种干涉。

        在汉语中,告别用语通常是指,双方在即将告别的时候,互相说的道别语言。中国人告别时通常会说对方有事情,所以要走。比如“不早了,你很累吧,该休息了,我该走了”等。但是,俄罗斯人通常会将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问题。而俄罗斯人会说До свидания、Всего хорошего、Счастливого пути.在送客时,中国人会说“慢走”。但是,这种打招呼方式在其他国家的文化当中很难被人理解。对俄罗斯人来说,他们会非常诧异,要送自己走,为什么要慢走呢?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各名族文化的多样性。使用正确的俄语表达方式,避免发生尴尬的局面。

        在中俄问候语中,不仅仅只有差异,在一定场合下,也有着某些相同之处。

        我们来看一段中国人在初次见面时的对话:

        —您好!我叫李明,木子李,日月明。您贵姓?
        —您好!免贵,姓王。很高兴认识您!
        而当俄罗斯初次见面时,也同样会说: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Меня зовут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 вас?
        —Меня Елена Ивановна! Рад вас видеть!

        所以,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时候,通常两国人都会问对方“您好!”

        我们再来看一段中国人在告别时的对话:

        —已经很晚了,你早点休息吧,我走了。
        —行,有时间再来,慢走。
        而通常俄罗斯人告别时的对话是这样的:
        —Сейчас уже поздно, пора домой.
        —Хорошо! Счасливого пути!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俄两国在使用告别用语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中俄致谢用语对比分析

        在汉语中致谢语通常是指,接受他人帮助之后,向他人表示感谢的用语。中国人通常在接受好意之后,并不一定会直接表达“谢谢”。但是俄罗斯人会经常使用这一表达。通常中国人在接受帮助的情况下会简单的说,谢谢,而且这种感谢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在中国人的观念当中,如果长期使用这一词语会给人见外的感觉。然而对俄罗斯来说,这一词语却是礼貌。即使是在不需要表达很大谢意的时候,也可能会使用这种方式。比如, 对于“Как здоровье? (最近身体怎样?)”或者“Как отдохнули? (您休息得如何?)”“Как дела?(近况如何?)”之类的问候,俄罗斯人的回复通常是“Спасибо, хорошо.(谢谢, 很好。)”或者“Спасибо, ничего.(谢谢, 还不错。)”作为对他人致谢的回答, 两国人都常说:“客气了!” 、“不用谢!”。中国人有时会说:“应该的!”向致谢者表示自己的礼貌和尊重, 将其视为道义上的职责;同样情况下, 俄罗斯人的回答也可能是:“ Всегда к вашим услугам.(随时为您效劳)。” 由此可见,两国使用礼貌用语时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但意义却是不尽相同。

        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俄罗斯人平时进行感谢的对话:

        —Елена Ивановна! С праздником 8-ого Марта!
        —Большое Спасибо! А как дела?
        —Спасибо, хорошо!

        而汉语中更习惯于这样表达:

        —小明,能帮我把材料交给系主任么?
        —当然可以,交给我吧!
        —谢谢
        —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通过以上两则对话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国在使用致谢语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向他人表示感谢时候,一般情况下,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都会说:“谢谢!”而作为对他人致谢的回应,却存在着差异。

        (四)中俄称赞用语对比分析

        汉语中,“称赞用语”是指,用语言来表达对他人或事物的喜爱。谦虚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当别人夸奖或称赞自己时, 一般会表现出谦虚的态度, 常说“哪里, 哪里”、“过奖了,过奖了”之类的客套话。 而通常俄罗斯人表示感谢时, 可能会直接说:“ Спасибо за похвалу (谢谢夸奖)。”中国人招待客人时, 通常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 不断地请客人享用,还会说:“没什么菜, 吃顿便饭,多吃点。”客人也要对主人的盛情招待表示感谢。俄罗斯人请客时,主人会说:“Это моё фирменное блюдо, очень вкусное , попробуй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这是我的拿手菜,非常好吃, 尝一尝)。”俄罗斯人从自身的思想变化上可以看到,他们喜欢称赞别人。如果在朋友家做客的时候,应该适当的称赞女主人,或者对女主人的热情款待和精心准备表示感谢,并赞扬主人有个出色能干的好妻子。通过这种感谢方式能够让他们有更加愉悦的心情来接待自己,同时从礼尚往来的角度看,接受他人的友好接待,那么,对此表示感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Это моя жена, а вот это твоё фирменное блюдо, попробуй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
        —Ой, это очень вкусно! У вас есть такой очень красивая и способная жена .
        —Большое Спасибо!

        因为俄罗斯和西方在地理位置上较近,所以也容易受到相应的文化影响。然而俄罗斯人对待很多事情的态度上并不是很直接,但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和中国的谦虚又不是完全相同。例:—Ты очень способный человек и прекрасно знаешь своё дело.(你真是个全能的人 ,又非常精通自己的事业。)

        —Ну что ты, непреувеличивай.(瞧您说的, 没那么夸张。)

        对这样的称赞, 中国人一般会说“您过奖了!”

        即使,中俄两国称赞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表达的内涵也有相同之处。

        三、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语用策略

        (一)树立文化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作为当代俄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中俄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树立文化意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重要的体现,而表达文化的方式则是通过语言。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民族的凝聚力。文化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代表,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当代青年学生必须要能够提升自身的使命感。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不能忘却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从根本做起,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树立自己的文化意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首先,要能够从继承文化的角度上,对传统文化有清晰的认知。

        其次,要可以充分地了解国外文化,在吸取国外文化的同时,了解其他文化当中的价值。

        再次,对国内的发展来说,要从文化市场考虑。能够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下,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最后,则是要考虑文化的创造能力。文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具备一定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来源于创新。

        (二)提高语用能力

        社交语用能力指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了解双方的社会规则、利益规范或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正确进行语言选择。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选择更合适的沟通方式,防止因语法错误或者说话的尺寸问题导致语用错误。只有减少这种交际障碍的出现,才能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中国人在说俄语时常常发生这样的语用错误。

        以致谢为例,在受到别人赞扬或祝贺时,俄语中通常用“Спасибо вам! Большое спасибо! Блогадарю вас! ”等来回答,但汉语中人们却习惯使用“惭愧”、“过奖了”、“还行吧”、“一般”等自贬的词作答以表谦虚 。试想,在受到俄罗斯人的赞扬时,如果我们使用“Мне стыдно! На самом деле я плохо сделал!”等话语作答会显得很不得体。

        所以,要能够从文化方面有所提升,进一步的改善交际用语的使用环境和状态。尽可能的避免失误,同时了解跨文化沟通时其他文化的内涵,以及其他国家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方面的差异。能够自觉遵守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沟通时也会更加顺利。学习外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和其他人沟通,同时也了解国外文化。在沟通交流中,如果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就需要选择更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结语:礼貌用语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重要的。中俄地理位置临近,文化上互通有无,所以在礼貌用语方面有其相同性,而两国其民族特色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在礼貌用语方面又有差异性。知书达理虽然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却也是俄罗斯所推崇的,只是两个民族的语言形式不同,其相同性差异性可见一斑。正是因为两国礼貌用语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了解双方历史文化所带来的语言差异,根据语言差异选择不同礼貌用语来进行良好的语言沟通,从而加深两国友谊。

        参考文献:
        [1]郭晓敏.礼貌原则视角下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3).352.
        [2]梁洁.中俄礼貌用语对比浅析[J].岱宗期刊,2010,(05).11-12.
        [3]周民权.汉俄称呼言语行为的社会性质语用对比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13,(04).43.
        [4]Арутюнова Н.Д.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 Язык реч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M].Нау-ка,1994.
        [5]王金海.汉俄社交语用差异分析[J].语文学刊,2016,(01).53-54.
        [6]刘昱洁.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功能与特征[J].鸭绿江,2014,(03).243.
        [7]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4).
        [8]王丽莎.礼貌用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9]賈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0]Денисова А.А.Словарь гендерных терминов[Z].Информация-ⅩⅪвек,2002.
        [11]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2]李学岩.Межкультурн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иизвинение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речевом поведении и языковых картинах мира[M].Изд-во.Рос.унта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 2006, 238.
        郭晓敏.礼貌原则视角下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3).352.
        梁洁.中俄礼貌用语对比浅析[J].岱宗期刊,2010,(05).11-12
        周民权.汉俄称呼言语行为的社会性质语用对比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13,(04).43.
        王金海.汉俄社交语用差异分析[J].语文学刊,2016,(01).53-5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