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人诉说苏联解体亡党亡国四种缘由
  • 2014-4-30 8:16:09    字数:1706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求是理论
  •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聚集在广场示威的人们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夜之间轰然倒下,俄罗斯人哭泣了,世人震惊了!一个强大的苏联,曾称世界一强,顷刻之间,为何会分崩离析;一个拥有几千万数量党员的布尔什维克政党,片刻之间在执政席上消失。它一直像一团阴霆,飘荡在人们的心里,带着无穷的深邃和神秘,似乎,无论人们怎样去探寻,其中总有解不清的奥秘。究竟为什么?其实俄罗斯人自己已经诉说出了其中缘由。

      ——路没走好,我们跌倒了。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个至关重要的方向问题,不可模仿,应当由人民来决定。俄罗斯人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沿着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向了光明:走向了强大,在20世纪70 、 8 0年代,无论是 GDP 总量,还是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均处于领先位置。苏联也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可就在世界经济走向低谷,苏联国内经济发展出现难题时,有人对社会主义怀疑了、动摇了,特别是在克里姆林宫红墙内,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高层领导人,实行以建立“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否定社会主义,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路,必须是自己走,东施效肇,注定会弄巧成拙!这我们俄罗斯建立起来的国家苏联走向灭亡的首要原因。

      ——车没拉好,我们落后了。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我们取得了丰硕成果。历史发展的经验也告诉人们,谁的经济发展这架马车拉得好、走得快,谁就有发言权,反之,就会被动挨打。正如东方一位伟人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了,人民得到了实惠,国力强盛了,这个国家才会在世界之林顶天立地。我们俄罗斯人,在苏联面临经济转型时,放弃了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工作。 1988 年,苏中共中央决定,改革由经济向政治转变。信仰动摇了,心思花在争权夺利的政治游戏上,人民看不到希望。好像路到了尽头,又好像苏联经济发展的马车上坡时突然失去了动力。失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希望,导致了我们俄罗斯人的人心涣散!

      ——党没治好,我们后悔了。党是我们苏联人的主心骨,可也恰恰是在世界动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博弈中,我们放松了党的自身队伍建设。在上个世纪末,苏联解体前夕,党内风气不正,争权逐利、腐败相当严重。有人做过统计,当时,苏联80%以上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贫富差距相当大。整个社会出现了极大的不公平。共产党人当初打天下为的是广大的劳苦大众,是为全天下的百姓谋幸福。可当时克里姆林宫红墙内,出现的是个人利益的角逐,权钱交换的丑闻。为了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1990年,叶利钦不惜放弃苏共的领导权,把中央变成政治“俱乐部”。历朝历代,人民最憎恨腐败,可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充当腐败的先行者,由于腐败使得不少官员一天之间可以暴富,人民在观望、在诅咒,在这种情境中党不垮才怪。真的,腐败是座坟墓。谁染上腐败这种病,如果不根治,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政党,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可以说,是党的腐败导致了苏联的灭亡,我们后悔莫及。

      ——群众工作没做好,我们垮台了。群众是天,群众是地,群众是我们的天地。我们苏联共产党人执政后,忽略了这片天地,最后失去了这片天地。早期,苏联共产党人能注重群众工作,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能坚持为群众办事,群众路线坚持得好,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在执政70多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执政条件的变化在苏联的党内,群众工作流于形式,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迅速蔓延,以至于一时间没有人去听取群众的心声,官气十足,霸气横行,一些所谓的“领导人”,说一不二,耍权威,耍派头,高高在上,听不进意见,看不到百姓的疾苦,把自己看得比地球还重,私欲比太阳系还大,缺少平常心,没有务实的精神。东方有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在苏联,不少党员堪称完全蜕化变质,曾有不少民众把当时的共产党看作腐败的象征,一个失去民心的国度里,一个失了民心的政党,其结果可想而知。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我们俄罗斯人仍然要说,人民群众是英雄,人民真伟大!

      (作者:李辉 单位:湖南省衡东县委老干局)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