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不止是犯罪——俄罗斯学者反思后苏联时代犯下的战略错误
  • 2019-2-27 12:39:27    字数:1829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校阅:曹振中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近日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阿列克谢·基瓦撰写文章 题:不止是犯罪——俄罗斯在后苏联时代犯下的战略错误。

        近十年来,俄罗斯经济几乎原地踏步,从2014年起人民实际收入持续下降。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对未来失去希望、宣誓效忠“伊斯兰国”的新匪帮出现、对恐怖活动的恐惧和停不下来的军国主义言论让许多俄罗斯人深感焦虑,认为新战争即将爆发。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失误多得难以容忍

        在我看来,后苏联时期犯下的战略失误多得令人难以容忍。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
        首先,政府在放弃共产主义制度、废除与北约对抗的军事联盟华约、让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最终纳入“大欧洲”是一次战略误判。我国的年轻改革家认为:俄罗斯和西方的隔阂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应当竭尽所能向他们靠拢。借鉴美国改革模式、邀请美国顾问帮助落实改革都是出于这个原因。正因为如此,我们还借鉴了西方的许多规则和标准——它们总的来说是好的,但在俄罗斯没有土壤。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其次,在能源价格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约7%的时候,石油天然气业的领导坚信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同时,我们跑在前面的“爱国者列车”急忙给俄罗斯冠上了能源超级大国的头衔。高层的想法是:既然能源像高科技—样对世界经济如此重要,我们就可以用一种商品来换另一种。工业经济向原料经济转变的趋势不但没有被遏制,反而被强化了,这是第二个战略错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高油价不再刺激生产并开始一路下跌后,这个错误终于暴露。问题不仅在于大量石油美元没有流入经济,而是变成了防止油价下跌的储备,更要命的是,原料经济让科学变得不被需要,在用原料资本购买西方技术和装备的同时,我国科学家再次流向发达国家。

        俄乌关系处理失当

        第三,专家认为,我国领导层想让乌克兰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认为联盟少了它便不能成为哪怕在某些方面与欧盟平起平坐的组织。但问题在于,西方把阻止乌俄靠近作为自己的目标,以防对抗了近半个世纪的苏联死而复生。

        假如乌克兰2014年没有发生政变,并且加入了欧亚经济联盟,我们能给它提供什么?我们自己还没有克服经济、社会崩溃和教育、卫生、科学水平降低造成的影响。况且,西方曾是我们的主要经贸伙伴(现在仍然是),我们几乎所有的复杂机械、设备和技术等都是向西方国家购买的。我们的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和许多有钱人在那里有利益。俄罗斯外汇储备存在西方的银行和有价证券里。也就是说,俄自己就是一个面向西方的国家,却建议乌克兰成为欧亚国家。乌克兰的客观价值在于,它与俄罗斯和西方都有良好的工作关系,既没有加入欧盟,也没有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缺乏长期发展战略

        可惜我们既没有内政也没有外交发展战略,所以只能倒来倒去。—会儿和美国交好,一会儿又开始批评它。一会儿宣布北约及其支持者是我们的敌人,一会儿又想要实施难以实现的地缘政治计划,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没有把国内发展放在首位。在全世界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通过中间人询问在华工作的我国记者和企业家,让他们说说我们能向中国借鉴什么。40%的人表示,“俄罗斯应该向中国学习制定长期连续的国家发展战略”。

        在制裁条件下,俄罗斯即使不能实现繁荣,也可以不原地踏步。为此,首先必须合理利用国内资源,包括我们从能源出口中获得的可观资金。其次,在外交方面,必须找到牵—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环节。不是长期无法改善的俄美关系,而是事情发生的根源——乌克兰。应当停止对基辅的责备、侮辱等等,反过来寻找一致点和可以作出的让步。如果季莫申科当上总统,就可以和她谈判。第三,必须离开叙利亚,我知道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容易,却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一个阿拉伯国家,它的问题应由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国家来解决。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