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扮演新世界秩序转型期协调者——新和谐:西方、东方和现实世界
  • 2020-7-10 12:00:14    字数:1835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 马克西姆·斯塔罗杜布采夫):西方在意识形态、经济和军事上持续了500年的主导时代即将终结。新世界秩序的过渡期对俄罗斯来说可能是舒适的。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过去

        对多数人类而言,非殖民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它以西方最中心及其边缘地区的普遍不安告终。引发这种不安的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后代之间的冲突,而本质上,这是欧洲文明比其他文明优越和否认这种优越性之间的冲突。

        西方形成的成功标准——经济增长——对自己并不利,因为在这—标准下,非西方国家近期看上去更成功。西方国家多数民的经济状况和精神状态恶化,而贫穷国家及所谓的“发展中”国家显著向好。西方国家间的经济矛盾正在加剧:美国开始对欧洲企业实施制裁,英国脱离欧盟,欧盟各经济体闻所未闻的巨额补贴不可能不导致欧盟出现经济上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西方集体军事潜力注定会降低。

        即将过去的西方主导时代曾令俄罗斯在东西方之间撕裂。自我认同问题令俄罗斯的思想受到几个世纪的折磨。希望、失望甚至战争与西方或西方的否定有关。无论如何,新时代将更加和谐——正在崛起的东南亚将在全球范围内带来自身特有的和谐,而俄罗斯将不再为寻找自我认同而在东西方之间辗转。

        俄罗斯同时理解东西方

        俄罗斯的向东转没有以转回西方告终,这很能说明问题。如果俄罗斯获得内心的稳定,这将使其有效利用自身的主要优势:俄罗斯比其他国家更了解这个世界——其他国家要么正在崛起,作为世界主要玩家的经验暂时不足,要么正在失去当前优势,因此迷失在复仇的渴望中。地理位置、历史和民族特点教会俄罗斯同时理解东西方。俄罗斯在非洲和南美没有精神障碍,而这些大洲过去曾是西方殖民地。

        其他重要玩家既没有理解东西方的能力,也没有与“异己”平等合作的习惯。但自尊心愈发强烈的非西方世界不再愿意采用西方制造的观念,鉴于军事和经济的绝对优势不复存在,西方已然不可能将这些观念强加于人。

        另一方面,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难以理解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即使起初西方国家为中国所知,作为“野蛮人”的西方也不值得中国的理解。随后,西方殖民的“耻辱时代”来临了。如今,内忧外患的西方一边讨好奉承一边恐吓威胁。为了与如此奇怪的西方顺利共处在同—个世界,中国试图打造一个自己更能理解的空间:“—带一路”。

        需要创造力以摆脱僵化

        俄罗斯完全可以谋求新世界秩序转型期协调者的角色。考虑到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好处不仅将是政治上的,还有经济上的。为成功发挥这一作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对自身安全的信心:从旧体系向新体系转变的过程一贯伴随冲突,前景不再的国家变得有侵略性,正在崛起的国家不是永远都有与之相对等的进取心。因此核遏制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具有特殊意义,包括反对核武器扩散。

        第二,俄罗斯应当清楚周边地区在发生什么并努力防止周围发生不愉快的意外。在这方面: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和其他邻国的经济发展是最重要因素。俄罗斯邻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应当与俄相联系。

        第三,俄罗斯是中国的理想盟友。可以推测,在全球事务上北京将乐于听取莫斯科的意见。而在地区事务上,俄罗斯必须指出并保证自身利益受到中国的考虑。

        俄罗斯的内部状态同样重要。在进入全球变革时期之时,从军事和技术角度而言俄罗斯做好了足够准备,这为实现俄罗斯人民的创造力创造了条件:多元文化、求知欲强和对外开放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能够为扮演好全球转型协调者提供必需的潜力,摆脱并不再回到僵化状态。因此.俄罗斯完全有机会相对舒适地通过这个过渡期。

        中俄资讯网编译自《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 原题:新和谐:西方、东方和现实世界。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