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解体能否避免? 俄媒结合中国模式系统性反思苏联解体七大教训
  • 2021-12-27 14:07:40    字数:2198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俄罗斯报日前文章 题:牢不可破的联盟的崩溃(作者 雅科夫•米尔金)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国家解体宣言。时间的流逝会冲淡细节,但却能让人更为清晰地了解其中的因果联系。

        苏联或许能够得以保全?还是说,多民族联邦在混乱时刻从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过渡之时一定会崩溃的定律真的坚不可摧?答案很多,我们不妨“系统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苏联能否避免解体?在此我们试图通过我们的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模式来加以探讨,由此归纳出苏联解体的七大教训。

        1.社会改革应当自经济着手而非从摧毁垂直权力体系起步

        先是将经济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市场经济原则发挥作用,释放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实现大众消费品数量的增长以及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前提是保留严格的政治及行政垂直权力体系,意识形态领域的松动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那些生产吃穿用度商品的领域和教育、医疗、娱乐、住宅建设等民生行业。此后才能在社会更为“衣暖食饱”、经济增长更快、成就感更强的基础上,开始谨慎地改革旧有的权力架构。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只会导致混乱、分裂,苏联就是这样。

        2.改革应当受大众欢迎

        改革只应从那些能够切实改善民生之处拉开帷幕。尤其是当时的苏联,已沦为粮食依赖进口的国家。倘若改革的每一步都能让人居环境上一个台阶、生活质量标准更高,那么集体行为模式便会改观,举国上下会被积极进取的向心力所笼罩,能够战胜一切破坏与分裂行径。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大问题在于,它事实上并未将提升国民福祉当作头等大事,而是提出了其他一大堆目标:解放、更新、民主化、新思维、公开性、提速、集约化、科技进步、独立、自负盈亏等。

        但这一切跟家家户户都吃饱、囊中不再羞涩、拥有不动产等很难扯上关系。哪怕它在最开始是踩对鼓点的,即允许个体经商、创办集体企业等。

    历史照片:市民排队购买面包。

        3.改革不应当掠夺,而要给予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最惨痛教训是没有将居民的存款视为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而是将其当成了“钱庄”。卢布大幅贬值,买不到商品,还通过货币改革再加以掠夺。这样的做法永远不会被遗忘、被谅解,尤其是在经济和居民实际收入皆下滑的时代。

        4.发展应当超越破坏

        追求自由、反对束缚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能量井喷以及多方利益纠葛,体制中积累的内爆性破坏力量不断增加,破坏性进程也就随之开始。

        倘若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末便启动成功的宏观经济项目,提高增长率、改善民生、缩小与西方的技术差距,那么苏联很可能就不会解体。

        5.人物

        过于投入空谈、习惯了支吾搪塞,一切也就来不及了。夸夸其谈而非埋头实干的氛围一旦形成,人们自然会感到疲劳,随即迅速丧失信任。这会导致落后于自己所倡导改革的步伐,并遭到其他人排挤,同时让人产生“资源及控制力丧失殆尽”的感觉,最终失去权力。

        6.中庸之道

        那是改革与变化的时代,总有各类极端潮流大行其道,在思想领域,这种情况尤甚。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苏联,存在极端左倾思想,即恢复计划经济,也有人极度右倾,即追捧市场原教旨主义。这样的年代呼唤中庸之道,即二元经济。在民生商品及服务方面,需要让私营部门发展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农业,需要让人们吃饱,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则宜小步推进。如此一来,市场化财政和银行才会应运而生,不能超前于实体行业,而后再谈结算、贷款、利息、金融稳定。  遗憾的是,在1986年至1988年,中庸之道未获落实,人们没能“吃饱”,存款无法保值,生活水平并未提高。极端性占据了上风。

        7.双头政治

        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只要双头政治愈演愈烈,国家的崩溃与分裂便不可避免。  苏联在30年前能否逃过—劫?答案是肯定的。倘若它的改革从“让人民吃饱”起步,并极大提升大众福祉,在消费品生产领域谨慎放开市场经济;倘若它只推行受人拥护、提升生活质量的改革,对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垂直改革不操之过急的话。

        我们是否已经吸取了上述教训?无人知晓。时间自会证明一切。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