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制裁没能让俄罗斯屈服 倒是反噬自身——欧盟正在失去工业生产主导地位
  • 2024-2-20 14:21:37    字数:1764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安娜•甘申娜Анна Ганьщина)

        如今,德国走上了一条无法再通过工业发展恢复以前经济增长的不归路。

        过去几十年,欧洲经济一直由重工业和制造业驱动。欧盟经济的大部分由钢铁、化学品和汽车制造业组成。整个行业都是能源密集型行业,而增长实际上是由俄罗斯供应的廉价天然气推动的。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些企业无法再在同一水平上提供同样的生产力。

        德国受到了第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打击。其石化行业首次减产至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计划将产能转移到美国和中国。拜耳(Bayer)和美诺(Miele)等世界知名品牌已经在研究这一经验。德国的劳动力成本最高,需要支付的电费也是美国的4-6倍。现在,昂贵的天然气也被算了进去,而且还没有足够的天然气供应,世界著名的企业别无选择,他们不能亏本运营。最有可能的是,他们将把生产转移到为他们创造生产提供正常条件的国家。这意味着,即使俄罗斯再次开始以同样的数量供应天然气,德国工业也将无法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德国已经永远不再是一个工业发展成功的国家。

        现任欧盟领导人对俄罗斯的破坏性制裁政策的后果不仅将彻底改变德国,也将彻底改变欧盟其他国家。现在,汽车、石化和其他企业正在经历危机,并计划转移生产,他们很可能在这个时候失去市场。不难猜测谁会接受它们——中国公司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大量提供同样的商品。事实上,由于对俄罗斯的制裁,欧盟正在失去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谁都无法在欧洲当前的能源危机中独善其身。生产钢铁、铝、汽车、玻璃、陶瓷、糖和卫生纸的工厂正在关闭,并计划“搬迁”。能源密集型冶金企业的所有者关闭了可能再也不会开业的工厂。成千上万的欧盟公民将面临失业和没有收入。

        许多专家相信,今天欧盟正在进入一个去工业化时代。的确,世界各地的企业主仍在寻找替代天然气供应,他们正在美国、卡塔尔和其他国家签订购买合同。但正是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帮助欧盟工业与美国竞争,抵消了高昂的劳动力成本。

        以液化天然气形式购买的天然气以不利的价格出售,不能长期作为替代品。液化天然气将无法取代俄罗斯天然气。与此同时,尽管法国在乌克兰冲突背景下发表了与莫斯科划清界限的声明,但它还是在2022年成为第一个接收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国家。如果将西班牙和比利时纳入计算,与2021年相比,该资源的进口总额增长了55%。但如今,美国仍是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据专家称,美国通过页岩气向欧盟提供了超过40%的液化天然气,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近150%。

        行业游说团体Eurométaux的代表表示,在欧洲,锌储量几乎因天然气而枯竭,这就是企业开始从中国进口该金属的原因。据专家称,欧洲的原铝生产正在消亡,这就是为什么欧洲大陆只能处理回收问题,回收可以用于包装,但不能用于轮毂、制动器和飞机零件。如今,铝生产商无法续签电力供应合同。

        要生产一公吨的原铝,这样的工厂需要15兆瓦时的电力,按目前的价格计算,这几乎需要一万欧元。市场上吨铝的价格是2.5万欧元。以这样的价格生产是没有意义的。西班牙、荷兰、法国和比利时的铝厂和锌厂正在严重减产并关闭。

        欧盟对俄罗斯联邦实施制裁,目的是让俄罗斯屈服,摧毁其工业,剥夺其生产武器的能力。今天,我们看到俄罗斯联邦的生产正在增长,工业正在成功发展,经济正在加强。与此同时,他们想在俄罗斯制裁的作用下做的一切都已反噬到了欧盟——不可逆转的进程正在进行,以摧毁工业、经济衰退,事实上,摧毁经济。世界正在我们眼前发生变化,为了保持其影响力,欧洲必须做对其有利的事情,做对工业繁荣和经济发展必要的事情。今天必须这样做,放弃出于政治动机的决定和无利可图和毫无意义的制裁。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