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疫情之下逆势增长的中俄贸易合作——挖掘新空间 向好趋势依然
  • 2020-6-4 10:12:41    字数:1641    中俄资讯网综合报道    
  •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中俄不受疫情影响,贸易额继续增长。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农产品

        当前,疫情蔓延使国际交往受限,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然而,中俄双边贸易却实现了逆势增长,中国自俄进口增速在中国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中排名第一。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不久前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疫情发生以来,中俄两国元首多次通话,在主要大国中保持了最紧密的高层沟通。俄罗斯是第一个派遣防疫专家代表团来华的国家,中国是向俄罗斯提供抗疫物资支持最有力的国家。两国双边贸易逆势增长。

        逆势增长暖意足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3月中俄贸易额达25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在中方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速中排第二位。其中,中方自俄进口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进口增速在中方自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中排名第一。1-4月,中俄两国贸易额同比增长0.1%,达335.63亿美元。

      对此,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李勇慧分析,中俄两国政治互信度高、经贸互补性强、市场密合度紧是双边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比如,能源是双边贸易中一个持续增长的领域;又如,俄方出于抗疫的需要从中国大量采购了抗疫医疗物资,两国防疫抗疫合作促进了双边医疗领域的贸易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疫情之下中俄双边贸易额能够保持增长难能可贵。首先,中俄两国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经贸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强,合作意愿强,客观上形成了天然的合作伙伴关系。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双方仍在为实现至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的目标而持续努力。此外,中欧班列过境俄罗斯也拉近了中俄间的距离。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不久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和贸易受到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一季度中俄双边贸易逆势上扬,成绩来之不易,凸显了中俄经贸关系的韧性和潜力。但另一方面,受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季度中方对俄出口91.5亿美元,同比下降14.6%,加之疫情和国际油价下跌对贸易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性,全年双边贸易走势仍需进一步观察。

      据报道,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代理所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不久前分析,两国贸易额稳定增长得益于俄中两国签署的长期天然气和石油合同,相信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俄中双边贸易额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当前是俄罗斯与中国开展贸易合作的良机,两国互信度较高,对双方市场有足够的了解。

        寻求新的增长点

      业界普遍认为,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中俄经贸合作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双方合作前景依然可期。为实现至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这一目标,中俄两国在传统的能源矿产、机电和轻纺产品等基础之上将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空间,不断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

      李勇慧说,除稳定能源等传统领域的合作,还应办好“中俄科技创新年”活动,以此扩大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开拓电子商务、生物医药、云经济等新兴领域,为疫情过后两国经济复苏打造新的增长点。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白明说,首先,应以“中俄科技创新年”为契机,加强两国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并通过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其次,中俄农产品贸易特别是大豆贸易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输华大豆产区已扩展到俄罗斯全境,增加了水路运输的方式。再次,去年一批中方投资的制造业项目在俄罗斯顺利投产落地,包括汽车和家电等,贸易增长前景看好。此外,两国还可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技术、数字领域的合作水平,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