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2021年的中俄伙伴关系——能源合作提供“新动力” 科技创新打造“新空间” 双边经贸攀登“新高度”
  • 2021-5-21 12:11:37    字数:1653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来源: 新华社 记者郑冬睿 江宥林
  • 一列中欧班列通过满洲里口岸(2020年11月17日摄)。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中俄迄今最大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东线天然气管道穿越长江、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正式启动、双边贸易额首次在前4个月即突破400亿美元……2021年,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获得新动力、取得新成果、达到新高度。

      能源合作提供“新动力”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两国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核能是其战略性优先合作方向。2021年5月19日,中俄核能合作项目——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仪式在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举行。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徐大堡核电站3、4号机组顺利开工,既展示了中俄在高端装备制造和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合作成果,也将助推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提质升级。

      与此同时,两国油气领域互利合作也不断结出新果。今年5月18日,中俄东线(永清—上海)天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穿越工程在江苏南通正式掘进。隧道总长10.226公里,最深处距离江面超过60米,最高水压0.73兆帕,是目前世界油气管道领域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的穿江工程。

      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双方深度融通、合作共赢的典范。截至2020年12月2日,这一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一周年来,累计输气量38.5亿立方米。能源合作阔步前进,为两国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

    2020年12月29日,在位于河北唐山丰润区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唐山联络压气站内,技术人员对输气管网进行安全维护(无人机照片)。

      科技创新打造“新空间”

      科技创新是当前中俄两国最富前景的合作领域之一。2020年和2021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这是两国首次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年,并推出了两国国家级主题年的最长合作清单。

      2021年4月,两国发布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声明,展示了在月球及深空领域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是中俄两国为推动联合国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双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共同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认为,核能、航天等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是中俄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这些项目加速推动的趋势明显。“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为两国务实合作,尤其是战略性大项目领域合作的推进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此外,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为中俄科技创新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双边经贸攀登“新高度”

      务实合作为中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中方统计,今年1至4月中俄双边贸易额为402.1亿美元,首次在前4个月即突破400亿美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1.2%,与2016年同期相比实现了翻一番。预计2021年,中俄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贸易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刘华芹指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经贸合作发展创造了重要前提,中欧班列等互联互通渠道的正常运行,为疫情背景下两国间货物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跨境电商等新贸易方式的不断发展,也助力疫情期间两国经贸保持良好势头。

      她认为,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贸易等领域将成为两国务实合作新亮点。

      中俄双方将继续深化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打造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新的增长点,推动中俄经贸关系加速提质升级,向2000亿美元双边贸易额目标不断迈进。

      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双方已商定将条约延期,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是中俄关系的里程碑,更是新起点。两国将在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