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专家:中俄国内外发展因素正在不断推动双边贸易扩大 掣肘双方合作几大因素仍存
  • 2022-11-17 18:09:19    字数:1940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俄罗斯《侧面》周刊近日发表题为《俄中贸易的前景如何?》的文章,作者是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政治和经济部门负责人谢尔盖·卢科宁。文章认为,中国将扩大和深化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合作,而俄罗斯同样希望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决定俄中两国各自发展的国内及国际因素却在不断推动双边贸易扩大。全文摘编如下:

        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出现根本性恶化的背景下,中国作为贸易伙伴,对莫斯科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2010年到2021年间,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近1.5倍,去年达到1407亿美元。在此期间,中国在俄罗斯外贸结构中的占比翻了一番,从2010年的9.47%增至现在的17.92%。

        从2021年的数据看,俄对华出口的主要商品门类为矿产(占比74.37%)、木材和纸浆(7.62%)、食品及农产品(4.98%)、金属及金属制品(5.74%)、机械设备及运输工具(3.44%)、化工产品(3.69%)。十年间,俄对华出口的结构基本没有改变。

        中国去年对俄出口构成如下:机械设备及运输工具(占比60.77%)、纺织鞋履(9.19%)、化工产品(11.03%)、金属及金属制品(7.44%)、食品及农产品(1.99%)。

        尽管中国在俄外贸中占比翻番,但俄从未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通常在第9至第13的位次徘徊,位于越南、马来西亚、巴西等国之后。

        然而,俄罗斯之于中国的意义绝对不能用贸易规模来衡量。毕竟在石油、天然气等重要战略资源上,俄罗斯是中国大而可靠的供应商。

        近十年来,俄中贸易合作硕果累累。然而,考虑到地缘政治时局,未来可能难以复制如此迅猛的增长。掣肘双方合作的几大因素如下:

        其一是对俄制裁。中国很多大型企业不愿与俄方伙伴合作,它们担心会因此无法获得某些西方技术,并失去相较俄市场而言体量更大、前景更好的美国及欧洲市场。当然,随着美中竞争的走势,局面可能发生改观,但欧盟及美国市场目前仍是中国企业的最优先方向。

        其二是俄罗斯经济增速缓慢,跟中国的其他贸易伙伴相比体量有限。同样是因为制裁,俄国内消费需求在中短期内很可能下滑。

        其三是在俄生产门类中,令中国消费者感兴趣的寥寥可数。因此,我们无法显著提升非自然资源型商品在对华出口中所占的份额。

        上述限制因素导致的后果之一便是俄中贸易额哪怕是跟中韩贸易额相比也有些相形见绌,以及合作打造有附加值产业链的数量较少。

        与此同时,决定俄中两国各自发展的国内及国际因素却在不断推动双边贸易扩大。北京与华盛顿的博弈加剧,美国在此期间所采取的举措(比如制裁、加征进口关税)以及欧盟与中国之间暂未激化却日益升温的竞争,都促使中国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中国通过在亚洲、拉美、东南亚、欧亚大陆国家开拓新市场来制衡自己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和欧盟。

        尽管中国努力改变国家发展的经济模式,将内需而非出口作为优先方向,但从中短期来看,中国仍需发展对外经济,把它作为维系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一定增速、以达成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手段之一。这意味着北京必须扩大和深化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合作。

        考虑到北京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的战略大计,中国会增加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莫斯科在上述领域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势必得到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将俄中贸易额增至2000亿美元的计划并未被修改。即便存在制裁风险、在探寻新的物流路线以及商品支付机制方面遭遇困难,这一目标看上去依旧切实可行。

        俄罗斯希望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首先是为了销售本国的能源、金属、各类自然资源以及其他商品,它们被欧盟和支持对俄制裁的国家拒之门外;其次是为获得因同样原因无法从德国、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购买的设备。即便存在遭遇次级制裁的风险和限制,但中国对于俄罗斯来说,堪称无可替代的精密技术产品的供应者。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