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高端论坛  >  正文

    字体大小:    

  • 基于新思想下俄罗斯意识形态构建的路径(全文)
  • 2011-11-30 7:23:36    字数:5789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中国校外教育
  •   摘要: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思想混乱、多种社会思潮盛行,使俄罗斯再度陷入危机状况下提出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缺失,使社会思想道德陷于失序。为此,俄罗斯政府积极着手从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四个方面建构新意识形态。尽管新意识形态的建构还未成熟,但仍可从中借鉴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俄罗斯新思想 俄罗斯社会转型 意识形态

      一、“俄罗斯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1991年12月25日,当“镰刀锤子旗”缓缓地从克林姆林宫降下,标志着曾经创造了发展奇迹的苏联解体了。历经70年风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否定,共产主义的颠覆摧毁了民众多年以来心理依托的信仰。伴随着苏联和俄罗斯急剧的政治和社会转轨,原苏联时期共产党一党独存的局面被多党制所取代,原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多元意识形态。解体后,各个阶层和团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基于各自的诉求,提出了多种思想理论,俄罗斯意识形态领域中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交替存在。

      苏联解体后,人民对国家历史产生了怀疑与排斥,对国家缺乏基本的安全感与信任。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瞬间瓦解,而俄罗斯不能及时寻求到适合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这一切是俄罗斯文明定位发生困惑的直接原因。此刻,解决一直困扰俄罗斯人民的历史定位、地理定位和精神定位显得越发迫切。

      无论是国家领导人、社会精英或知识分子,都清楚的意识到,只有建构统一的国家意识意识形态,社会拥有高尚的精神原则及公民道德规范,国家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取独立发展的机会,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所以,从叶利钦时代开始,俄罗斯就一直在积极探索一种统一的国家意识,一种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精神,而“俄罗斯新思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俄罗斯新思想”概述

      传统的“俄罗斯思想”包括“东正教、专制制度和人民性”这三个原则范围,而“俄罗斯新思想”主要内容可高度概括为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四个方面。这四个因素相辅相成,爱国主义是旗帜,强国意识是核心和支柱,国家观念是手段和动力,社会团结是基石。

      1.爱国主义

      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指出“丧失爱国主义精神,就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尊严,我们将丧失人民创造伟大创举的能力”。叶利钦时期,在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下,社会道德退化,人民缺少共同的国家意识,缺少对祖国的热爱和尊重,这些困境直接威胁着俄罗斯社会的生存能力。

      从俄罗斯的发展历史中不难发现,爱国主义在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战争时期、遭受侵犯的时期、发生社会冲突的时期、革命时期、发生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的时期,爱国主义表现为高尚的激情,表现为为了自己的人民、为了自己的祖国的特殊牺牲精神。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背景下,将爱国主义融入“俄罗斯新思想”中,有利于调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纷争,让各方发展力量立足于同一个点,向同一个目标不断前进,整合社会发展动力,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社会改革。

      2.强国意识与国家观念

      强国意识和国家观念在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一直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俄罗斯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强大的国家意识一直决定着俄罗斯人的思想倾向。从1492年莫斯科自封为“第三罗马”开始,使命感就开始深入到俄罗斯人的精神中,并一直作用于俄罗斯人的选择。正如普京所言“俄罗斯过去是,将来也还会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特征决定了这一点。”强国意识是“俄罗斯新思想”的核心,虽然俄罗斯历史上充满了曲折和困难,但是对外扩张的“强国意识”始终是维系全民族的精神支柱,正如历史学家克留切夫斯基所说:“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殖民,进行领土扩张的历史。”

      普京认为,国家应该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从苏联解体到自由主义改革,尽管经历了种种挫折,但是民主、法制、自由等观念深入俄罗斯人的心中,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国家观念不是照搬别国经验,而是在理性分析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历史遗留的优良传统,吸取在改革探索中失败的经验中所形成的。俄罗斯不倡导无国家主义,而是恢复国家传统的作用,发挥转型期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作用。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