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高端论坛  >  正文

    字体大小:    

  • 基于新思想下俄罗斯意识形态构建的路径(全文)
  • 2011-11-30 7:23:36    字数:5789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中国校外教育
  •   3.社会团结

      俄罗斯拥有广袤的土地,但是气候条件严酷,为了生存,也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俄罗斯人的先祖联合形成了村社。俄国的农民村社,是从13世纪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农民共耕社。在这种共有制生产方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即使在村社消失后,仍对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俄罗斯人一直比较向往集体生活形式,他们的集体活动一直比个人活动重要得多,这样一来,社会团结就成为“俄罗斯新思想”的切合点,帮助凝聚俄罗斯人民追求发展的力量。

      社会团结需要有共同的信仰、追求共同的发展目标,社会需求的迫切性令普京急需寻找一种统一的思想填补俄罗斯意识形态空白,巩固国家政权,整合发展动力。在这样的前提下,东正教——这一与俄罗斯历史有着一千多年密切联系的宗教,便成为意识形态的第四个支撑点,也成了社会团结必不可少的粘合剂。

      三、基于“俄罗斯新思想”下俄罗斯意识形态构建的路径

      1.基于辩证的视角,甄别苏联时期的精神遗产

      如何看待历史、评价过去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意识形态构建凸现的问题,一味地否定历史、抹黑过去,只会让人民对国家产生怀疑,对未来产生动摇。事实证明,全面否定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给俄罗斯人民造成巨大伤害。普京上台以来,就坚持辩证地看待苏联时期的精神遗产,正如普京所言“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3/4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否定苏联就意味否定了生活在苏联70年历程中的人民所经历和创造的一切,这将会伤害属于那一代人的特殊感情。丢弃历史的民族仿佛人失去了记忆,俄罗斯人亲身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普京对历史的尊重也赢得了人民对他的尊重和信任。我们应该尊重为苏联的辉煌曾贡献过青春的人们,应该让青年学生清楚国家的过去,不应该在割断历史之下看待俄罗斯的未来。辩证看待苏联时期的精神遗产,利于唤醒中年人的爱国之情,调动青少年对于国家的热爱,强化“俄罗斯新思想”。

      2.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992 年,俄罗斯《教育法》中曾规定不允许在教育体系内建立政党和开展政党活动,并取消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原有的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被取缔,几乎全盘否定了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随着多元意识形态的冲击,俄罗斯的思想道德秩序曾一度陷入极端混乱无序之中,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青少年道德滑坡严重,缺乏理想信念。随着负面问题的增多,俄罗斯开始重新恢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采取了相关措施。

      继叶利钦时期颁布的《俄罗斯学校教育发展纲要(1999—2001)》之后,普京政府颁布了《俄罗斯学校教育发展纲要(2002—2004)》。该纲要除继续保持了上一纲要中体现的对思想道德建设一如既往的重视之外,在方针和内容上都进行了调整,着重体现了普京倡导的俄罗斯新思想的治国理念。《纲要》的重要意图是通过恢复国家责任,增强国家作用,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全社会的地位,从而带动社会各界对下一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关心,使学校、补充教育机构、青少年社会组织、家庭以及社会研究机构、大众传媒、宗教组织共同构建新的俄罗斯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系统,形成一个“思想道德教育空间”。普京寄希望于教育强国的理念,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培育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3.自由民主模式向“可控民主”政治模式的转化

      “可控民主”拥有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一切外在体系,但核心是“可控”:通过民主形式加强中央政府和总统权力,强力推行有利于俄罗斯国家强大的各项改革。“俄罗斯新思想”中强调强国意识与国家观念,放弃了空洞的“民主”口号,对民主加以适当的限制,只有先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政权,社会发展才会有所保障。普京上台以来,首先,重拳打击车臣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安全外部环境;接着普京针对俄罗斯党派林立现象,出台《政党法》规范政党活动,实行中派力量大联合,为俄罗斯发展提供稳定内部环境;其次,限制政治寡头势力,将政治权利归还国家,使国家经济社会秩序趋于安稳;最后,将政府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普京认为,必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调控不等于苏联时期的指令性经济,而是让“国家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力量的有效协调员使它们的利益保持平衡,确立社会发展的最佳目标和合理参数,为达到这一目的创造条件和建立各种机制”。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