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高端论坛  >  正文

    字体大小:    

  •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
  • 2011-12-16 7:46:54    字数:7681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早报记者 陈良飞
  •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格·瓦·奥希波夫说:“由于对要求入党者审批的放宽,什么人都可以入党,其结果就是怀着各种私利的人混入党内。鱼烂是先从头上烂起的。从赫鲁晓夫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党的领导层就开始了腐烂。这些混进党内并企图不断高升的人入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入党后,就意味着可以到非洲去狩猎,把自己的儿、孙子辈安排好,把自己家庭安排好。共产党的蜕化变质和最终解体,实际上是在家庭这个最基础的层面就发生了。” 

      苏共的特权阶层,首先来源于官职。某些地区就连党委书记都明码标价,在1969年,阿塞拜疆一个区委第一书记就“价值”20万卢布,第二书记是10万卢布。特权阶层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制造了社会鸿沟、败坏了社会风气。普通民众与特权阶层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苏联社会中,一般大众自称“我们”,而把特权者称为“他们”。 

      当然,我在这里也强调,“特权阶层”只是对当时苏共干部队伍中以权谋私的极小一部分蜕化变质分子的特指,西方把当时苏共约有60万—70万名干部全部称为特权阶层,完全是为丑化和推翻苏共而刻意、恶意、歪曲的宣传。

      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人是原来的党政干部。同年6月的一份调查表明,在苏联高层干部队伍中,76.7%的人已经认为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正是这些所谓的“共产党人”,革了苏共的命。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苏联体制的瓦解,“源于其自身的统治精英对个人利益的追逐”,苏共是唯一在自己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从一定意义上讲,苏共中的特权阶层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物质力量,甚至可以说是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原动力。

      最后,我想谈一下苏共的组织路线,包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党的干部路线,以及党的监督机制。

      列宁曾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革命家组织,我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当建立了这样一个组织之后,他又为这个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原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民主集中制。斯大林就任总书记之初,注意充分发扬民主。政治局开会时,他往往一言不发,叼着烟斗,围绕会议桌子转来转去,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志发言之后,他才最后发言并经会议作出决定。但后来他开始过分自信,甚至独断专行。  

        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形式上强调了“集体领导”,但只不过是由“一个人说了算”,改为“少数几个人说了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贯彻民主集中制,党内监督更无从谈起。敢于讲真话、提出批评意见的人,同样会受到打击迫害。南乌拉尔铁路局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在党的会议上发言,认为勃列日涅夫的相关工作报告缺乏足够的批评精神,过分地赞美和颂扬他的功绩就是个人崇拜,这位工程师就被开除了党籍。 

        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召开。戈尔巴乔夫在大会报告中公开批判“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正式取消了“党的组织机构、全部生活和活动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一条文。戈尔巴乔夫是在所谓“民主化”口号的掩饰下用个人极端专制的办法推行其错误路线的。召开政治局会议时,他往往不听取别的委员的意见,甚至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上一两个小时,然后便作为党的指示或决定执行。1991年8月24日,没有履行任何法定程序,实质上就由他个人决定并宣布苏共中央的自行解散。 

        干部路线是组织路线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提升出于斯大林一直在通过他的妻子娜杰日达注意着我,她在斯大林面前为我唱赞美歌,于是斯大林就叫卡冈诺维奇帮了我的忙。”此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阿谀奉承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赫鲁晓夫的大儿子在战争中被俘,也和德国人有过合作。他请求斯大林免于刑事处理。后来赫鲁晓夫又让他提拔自己大儿子,斯大林不仅没有,而且严厉批评了他。

        戈尔巴乔夫当政时,竭力揭露甚至夸大党内阴暗面,借用所谓的“改革”等各种名目,任人唯亲,搞干部队伍大换班。到1990年,在412名苏共中央委员中,被更换的占96.4%;在24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被更换的占91.7%;150个边疆区、州、直辖市的书记中,被更换的占92.5%。如此大规模地更换领导干部,造成了干部队伍的极端不稳定,同时也使许多投机分子、蜕化变质分子等占据党的各级领导岗位,尤其是把反对他搞所谓“改革”亦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干部撤换下来,把支持他搞全盘西化的干部提拔了上去。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